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技术论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技术论述

程小凯

身份证号码:42112519870409xxxx海南海口57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作为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推力,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大跃进”式的发展导致工程质量频发、安全事故连连,各种弊端亦是暴露无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作为建筑的重中之重,因此提升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和水平显得及其重要。

关键词:主体结构;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作为建筑物的骨骼,传递和承担着建筑的所有上部荷载,它是建筑工程安全可靠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还需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生活生产及审美需求,因此需要加强主体结构技术的把控,使其不仅经济美观,而且安全实用。下面将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对主体结构施工的主要组成部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做一个浅要分析。

一、影响主体结构的因素

1.建筑材料

作为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材料的供货不及时、质量与规格缺陷、材料的损耗及浪费、新型材料或特殊材料使用缺乏经验等都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部分不良企业为谋取利益最大化,使用劣质材料以劣充好,这将直接导致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最终产生额外的弥补费用,甚至无法弥补,对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实在是得不偿失。以本人经历施工的一栋住宅楼为例:某住宅楼1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层高4.8米,材料负责人经多方“比较”选定某品牌螺杆山形卡,地下室模板安装完成验收通过后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多处爆模,查其原因,均为山形卡质量不合格导致受力后反向变形弯曲、折断。最终,不仅浪费了材料、人工,且给外墙防水埋下了隐患。因此,只有从材料性能品质、供应、应用等方面出发,制定出完善的材料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2.施工方法

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错误,施工组织混乱等都会导致工程质量缺陷。例如,混凝土浇筑完毕,为赶工期,混凝土还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就上人、上材料甚至拆除模板、支撑。这将直接影响主体结构质量,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技术可行性、操作难易性、经济合理性等各个方面综合考量分析,制定出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方案,科学施工。

3.人员素质

施工现场人员主要分为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他们是施工生产活动的主体,其专业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工作业人员主要都是农民工兄弟,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相关专业知识、建筑规范不甚了解,事事都论“大概大概”,多凭借经验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建设法律法规等相关的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综合素质。作为管理人员不能仅满足于现有的经验,还需学习一些新规范、新工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只有专业的素质和技术功底作为支撑,才能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的筋骨,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对钢筋进场检验、加工制作、绑扎安装等环节的管理,对提升工程质量非常有必要。下面就钢筋进场检验、加工制作、绑扎安装环节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①钢筋进场检验

首先,钢筋的品种要符合设计要求,进场的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实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均应有标志。钢筋的性能要符合规范要求,进场的钢筋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其次钢筋外观检验也是重点,检查钢筋是否损伤、锈蚀是否严重、规格偏差是否合理、表面是否有裂纹、油污等等。

②钢筋加工制作

钢筋放样前需将下料单和施工图纸仔细核对,检查尺寸是否有误或漏项,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确认无误后安排安排专职人员放出实样,试制合格方可成批加工。加工制作完成后分类挂牌整齐码放。

③钢筋绑扎安装

绑扎前需要安排好绑扎顺序,并确定好绑扎的方法以及保护层厚度,清理好工作面后即可进行施工。关于钢筋间距问题,很多施工队伍为省事,铺好钢筋就开始直接绑扎,至于间距也是凭着感觉走,摆出来的钢筋歪歪扭扭,间距或大或小,监理验收常常要求返工整改,既误工又误时。所以,钢筋绑扎前应先弹出定位线或用粉笔画出定位点,按定位摆放绑扎,绑出来的效果既标准也符合规范要求。另外,关于钢筋搭接问题,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例如:当受拉钢筋直径>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建中纵向受力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如必须在此连接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钢筋绑扎完成后,首先要对绑扎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长度、锚固长度、接头设置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还应着重检查框架节点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及梁上有集中荷载作用处的附加吊筋或箍筋是否漏放;双层配筋的厚板和墙板是否按要求设置撑筋和拉钩;控制保护层的垫块厚度和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是否正确、固定、可靠,孔洞周边的钢筋加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值守,特别是一些挑梁挑板部位,遇到踩踏或施工造成的变形及时纠正。

2.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是使混凝土按设计形状成型的关键工序,由于模板支设不牢固、尺寸错误、野蛮作业而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把控好模板支设和拆除技术要点,科学施工,对提升主体结构质量非常有必要。

①模板支设

模板支设首先要保证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支撑上下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支撑必须落在坚实基面上并铺设垫板。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装饰工程的隔离剂。模板拼缝应平整严密,对于墙柱根部可采取填以不大于3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梁板采取打胶或相应措施防止漏浆。模板安装的截面尺寸、墙和轴线位移、标高、梁板起拱高度、垂直度、表面平整度、预埋件中心线位移、预留孔中心线位移等参照设计规范要求严格把控。

②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涉及到结构安全及人身安全,施工过程中注意到以下几点。首先,跨度≤2米时,混凝土板达到设计强度50%以上即可拆除,当跨度>2m且≤8米时,梁、板、拱、壳需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方可拆除,当跨度>8时,梁、板、拱、壳需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除,悬臂构件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可拆除,梁、墙侧模板只要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即可拆除。拆除时,需遵循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的,后拆承重部分的顺序自上向下进行,且必须拆除干净,不得留有悬空模板。另外,拆模时应安排专人监护,设置作业范围警戒线,防止模板方条等掉落砸伤。拆高处模板需登高作业的,系好安全带,拆好的模板不得随意抛掷,并及时清理。

3.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主体结构的质量,其最直接表现形式为耐久性和强度。因此,从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养护等工序做好把控,对提升主体结构施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不仅要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还要满足施工中对和易性、使用中对耐久性要求。我们提到的配合比往往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土强度,然而实际的施工环境往往有诸多影响强度的因素,如严寒环境、高盐、高湿等。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适当调整,最终配比的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对于混凝土搅拌物的和易性往往是为了有利于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应根据结构部位的具体构造,钢筋密度、施工工艺及其他要求确定拌合物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不发生离析泌水,且浇筑完成易于抹面。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仅仅是优化配合比,提高混凝土强度,对原材料的选择也很重要。例如,有的骨料含有化学成分可能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强度,或削弱骨料与水泥的粘结,所以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对提升混凝土耐久性也尤为重要。

②混凝土浇筑

施工现场经常会遇到有矿泉水瓶、木方等杂物掉入墙体模板内,有些墙体较高不易取出,一些不负责任的施工队伍草草浇筑掩埋了事,这将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前,首先需要将施工面上的各种垃圾清理干净,使用木模还应浇水使模板湿润且不得有积水。浇筑时需注意混凝土自料口倾落的高度应控制在2米以内防止产生离析,对超过高度的须采取相应措施;振动棒应快插慢抽,均匀插入,顺序进行,不得漏震,振动棒移动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4倍;浇筑时应分层分段连续进行,分层的厚度应考虑到结构特点及振动棒作用半径,中间如必须间歇,也须在前道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并且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少于50mm振捣使其结合密实。

③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泥会产生水化作用逐渐硬化,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粉状脱落或干缩裂纹,对混凝土的强度及抗渗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一般环境下的普通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成后的8--12小时内开始自然养护,常用水泥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对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现场养护一般采用覆盖浇水养护、薄膜布养护、养生液养护等方式。养护期间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N/mm2不得上人踩踏或堆放荷载。

结束语

主体结构施工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总体质量。随着建筑材料不断的更新换代、施工工艺不断的提升,要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就必须要对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黄有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2006.10)

[2]王婷婷,高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3)

[3]周东健,段佳燕,蒋波.关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分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