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反思

李大振

李大振(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牛官营小学,河北昌黎066600)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186-01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要符合学生特点,要选择教学内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教学策略;反思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不曾想到的,也难以解决的。我默默地反思,新课程下信息技术课到底该怎么上?我不断地向老师们请教,广泛阅读有关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力求寻找一些帮助,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和探索,我逐渐有了一些体会,摸索了点滴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并且这种“任务”是比较容易完成的。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最理想教学环境是一人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学生跟着教师做,所以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在机房进行。

二、教学要符合学生特点

小学生每个人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例如,在学习“画图”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画图形”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喜欢的”,体现了与学生的和画图的关系。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画多难的东西,自己根据自己的能力,画出自己的图形,这样效果会更好。

三、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要注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因素,知识深入是由点到面,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例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这样一步一步提高,学生容易掌握,也巩固了以前的知识。

四、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教师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如:在教学LOGO语言中,我不是告诉学生前进的命令是什么,而是给出命令,让学生在自己的机算机上试。通过尝试得出结论,这个命令是干什么的,我可以通过它来做什么。一个直观的印象当然学生记忆深刻,也为以后打下基础。

五、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我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这一便利条件,经常给学生放一些优雅的音乐。学生在这样一个气氛中学习,精神更饱满,学习兴趣更浓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六、注意小组合作探究方式。

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根据新课程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一些体会,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只要不断的努力,实践,反思,最终一定会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