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泵用于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镇痛泵用于普外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祝毅

祝毅(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4302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9-0290-02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型镇痛泵镇痛的效果观察和护理。方法选择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给药,对照组术后即拔除硬膜外导管,按传统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镇痛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12、24、48小时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两组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镇痛泵能有效地解决术后患者手术切口疼痛的问题,有助于患者术后提前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自控型镇痛泵术后镇痛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的镇痛措施从口服止痛药、肌肉注射镇痛药过渡到目前由镇痛泵向体内注射镇痛药,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自控型镇痛泵(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的作用原理是当疼痛刺激出现时,患者产生镇痛欲望、给出信号、控制器启动、给药、镇痛。它的最大优点在于患者不一定非要去找医护人员,而是根据自身对疼痛的耐受情况自我控制便可迅速止痛[1]。我院普外科自2002年2月起,与麻醉科合作,将PCEA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作者先后对100例应用PCEA的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并与100例没有应用PCEA的手术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择我院普外科2006年2月—2010年2月4年间,普外科手术20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8±3.7)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阿片类药物滥用史,无肝肾功能损害。所选病例包括如下手术:阑尾炎切除术、胆囊炎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肾切开取石术等。术后根据自愿选择镇痛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给药,对照组术后即拔除硬膜外导管,按传统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镇痛剂。

1.2方法所有手术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后分为两组。观察组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镇痛泵采用江阴市康立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自控型—CBI+PCA镇痛泵。负荷量用吗啡1mg加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缓慢注入硬膜外腔;镇痛药液由吗啡5mg、氟哌利多5mg加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组成。泵设定参考值:单次给药剂量1ml;注射速度1min;锁定时间即两次注药间隔15min;参照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增减。PCEA泵保留72h。对照组术毕拔管,术后4—6小时疼痛难忍时肌肉注射盐酸替啶100mg。

1.3观察指标

1.3.1镇痛效果评估标准对术后4、8、12、24、48小时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3分无痛或有轻微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休息;4—6分疼痛影响休息,应给予一定的处理;7—10分疼痛难以忍受,影响食欲,影响睡眠[2]。

1.3.2临床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有无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恢复排尿、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伤口愈合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小时安静状态下疼痛程度的比较,结果见表2。经比较发现,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

表2两组患者安静状态下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x±S)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结果见表3。经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讨论

3.1使用PCEA应注意的问题

3.1.1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镇痛泵手术前后反复仔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PCEA的正确操作步骤,这是取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关键。指导患者及家属在进行咳嗽、翻身、换药等操作或活动之前先使用一次PCEA。在术后麻醉药效尚未消失,疼痛尚未开始时给予止痛药,所需剂量较疼痛激烈时用药量要少,镇痛效果要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1.2确保镇痛泵给药途径的通畅,在固定PCEA硬膜外导管时,应使用宽度合适的抗过敏胶布,防止硬膜外导管受压、打折或脱出。使用时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如有脱出应及时与麻醉师沟通更换其他治疗方式。

3.1.3在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感觉,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PCEA的作用范围,以及PCEA所能解决疼痛的程度,使患者对PCEA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发现通过解释患者还认为疼痛治疗不理想时,应及时与麻醉师联系,以便调整PCEA的药量或采取相应措施。

3.2不良反应的处理由于患者的体质存在差异,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会各不相同,可引起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4]。1)恶心、呕吐是PCEA较为常见的副作用,是由于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兴奋延髓化学感受器而引起[4]。轻微的恶心尚能忍受,不需处理。严重的恶心、呕吐需及时联系麻醉师和临床医师给予止吐治疗。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的氟哌利多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紧张和镇痛作用,可以对抗吗啡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5]。2)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对呼吸中枢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4],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3)吗啡能诱发组胺释放,出现荨麻疹和痒疹,引起皮肤瘙痒,尤其是在鼻部区及腋下[4]。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严重时可遵医嘱给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4)由于吗啡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和促使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而导致尿潴留[4]。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不习惯在病床上解小便,出现排尿困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仔细分析辨别,做出适当的指导。可采用下腹部按摩、湿热敷。如效果不佳,及时行导尿术,勿使膀胱过渡充盈,加重排尿困难。另外,尿管拔除的时间与尿潴留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使用PCEA的患者,尿管拔除的时间最好延长至48小时,因为这时患者疼痛已明显缓解,可不需要使用PCEA,并且排尿反应也已经恢复,可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3.3临床观察及护理切口疼痛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其间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本研究观察组采用自控镇痛泵留置72小时,绝大多数患者未诉疼痛,能进行早期下床活动,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由于切口疼痛明显,不能主动进行早期下床活动,从而影响术后早期恢复。观察组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通过观察术后使用PCEA的患者,随时了解疼痛治疗效果,及时发现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引导患者正确认识PCEA的作用,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从而使患者达到预期的镇痛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CEA既减轻和缓解手术后患者的痛苦,又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接受性好,从而节省了护理的时间及强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孙大全,杭燕南.实用临床麻醉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254-1255.

[2]孙大全,杭燕南.实用临床麻醉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07.

[3]安刚,薛富贵.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303-1310.

[4]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1-283.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