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展开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向朝玺

向朝玺(贵州省荔波县新街小学558402)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素养。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探究教学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以培养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为目标。而情感与态度表现在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探究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敢于质疑、插嘴,这种质疑是智慧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要根据小学生探究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学、爱学、会学”。展开“游戏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习惯:

一、创设情境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疑问和想法。首先要创设有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产生问题。如在讲《年、月、日》时,可为学生创设一个猜谜语的问题情境:“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并满怀激情地投入了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其次,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而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中产生问题。最后,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矛盾的冲突中产生问题。实践证明,适当选用游戏等一类学生感兴趣的娱乐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新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突出的位置,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等新理念。在低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势在必行。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懂得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学生形成观察的观念。要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观念。例如教学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对称图形的内容时,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从学生身边的图形着手,有利于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第三,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小学学生观察问题一般凭兴趣和爱好,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重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第四要教学生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等科学的观察方法。最后,应要求学生观察问题要实事求是、细致、深入。总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善于观察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从“小”处入手,培养合作意识。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年龄较小,积极性易于调动。其次要学会尊重他人,确立合作准则。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有利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优化合作过程。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实践证明,从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在探究教学中培养注重听、说的习惯

在探究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敢于质疑、插嘴,所以要注重口头训练,在口述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比如,在应用题基础教学阶段,让学生口述条件与问题、口述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口述算理,让学生语言具备条理性,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结构,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应用题提高阶段,在给应用题补条件、提问题和编应用题中,让学生分析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首先要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得恰到好处,可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其次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编题的操作,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教学课堂练习:“树上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笔者先用幻灯演示两个已知条件的图片,同时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提问:谁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个问题?再提问: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的题是一道什么题?这样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了数学问题——应用题。最后要利用教学工具操作,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在活动中发生,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促进他们从操作中去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小学生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要想让学生做有意义的探究,那么就要从低年级学生做起,展开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