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浸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浸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研究

阮鸿雁

山东省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272000

摘要:美术是一门具有文化传承性的学科,因此,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循循善诱,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在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教学中出现的疑难,教师要积极引导和改善,让传统文化内容与小学美术课堂完美融合,本文就如何进行融合和渗透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应当让学生在传承祖国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古今艺术文化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多角度地进行美术课堂的传统文化的融合,有一些浅显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过程中的途径。

一、欣赏名画,感受中华历史、中国绘画的博大精深

绘画作品是每个时代、每个朝代的历史现状的集中反映,展现的是每个时代的精神、审美理念和发展状况。带着学生欣赏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了解每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的过程,学生在感受绘画魅力的同时,能够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尊心。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绘画的技法,除此之外还要欣赏传统名画的绘画技巧,在欣赏中对于作者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要想欣赏名画名家,首先要了解画者所在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背景,其次进行画面意境的赏析和绘画技巧的学习和领悟。首先要对作品在整体上进行赏析,在教师的因势利导中把作品特点传授给学生。如在五代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赏析中,学生首先对整体的画面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学生互相交流对于这一作品的第一感受。学生的反映基本是许多大官贵族在享乐的场景,这时教师对宫廷画家顾闳中的生活朝代和生活背景进行讲解,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欣赏,之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交流。当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生活经历之后,不仅惊讶于顾闳中的洞察力、记忆力、绘画技艺,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韩熙载隐藏在开心的面孔之下的不快。学生在了解了名画创作的背景和时代特色之后,才能够掌握到画面的灵魂,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制作传统民间工艺,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民间的工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高超技艺的展现,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精髓的体现,涵盖民族生活状况和审美文化的各个部分,是人民的思想的体现和审美趣味的集中展示,表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魅力。在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二年级美术教学中“头饰”一课,教师首先让同学们独立欣赏各个民族的头饰的不同,然后对于这一地区的民族分布情况给学生进行大致的讲解,然后对于满族的头饰特点进行重点的讲解和赏析。之后让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学习简单的头饰作品的制作,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作各民族的头饰。让学生在讨论、欣赏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古老的民间文化。通过学生的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变成活起来的小学课堂,在增强了对于传统民族文化了解的过程中,教给了学生欣赏和制作的技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三、巧借诗词评价,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增强学生的个性的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与鉴赏中激发美术活动的热情和信心。古诗词,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唐诗宋词,更是历史文化的精髓,诗词的精彩让人反复揣摩,念念不忘。若是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古诗词评价板块,在增强学生的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之外,还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画梅》这一课的讲解中,首先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们回想有关梅花的诗句,紧接着教师作出评价,这幅图真的是完美地诠释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古诗词的欣赏和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被激起,学生感受到了梅花的坚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一些关于梅花的诗句都可以引用到作品的评价中。在看似简单的梅花作品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梅花的品格,再加上诗句的评价,更能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信息技术为载体,提高鉴赏的实效性

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形象且多层次地展现美术教学的内涵,将不好理解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对于“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的这一课上,教师在多媒体上设置生活中的大虾与齐白石的作品《虾》,学生在对比和欣赏中,形象地感受到齐白石老人的高超的绘画技巧。在欣赏完虾的内容之后,多媒体播放更多的大师的绘画作品,颜色的呈现、画面的逼真直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齐白石大师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简短的视频或者利用课件滚动播放的形式,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和领悟,了解作品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齐白石刻苦努力的优秀品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增强了鉴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2]闫文奇“游戏”情境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以国画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3期。

[3]张亚玲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