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学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探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3

理工科学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探究与思考

傅社敏

◆傅社敏洛阳理工学院思政部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已经十年。十年来,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学生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社会转型的加快,90后的学生自主、独立性更强,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理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特性,针对理工科学生思维特性,采用多样性、针对性的教法,教学创新就成为必然要求。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概论课教学探究与思考

1994年高考改革以来,高考理工科不考政治,但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仍然是必考科目。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后,本专科学生都有一门必修的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经过近10年的新课程的教学与探索,有了更多的思考。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特别是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对课堂教学的新挑战,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为学生终身受益,入脑入心的理论,教学创新就成为必然要求。

目前理工科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现状是绝大多数学生基本的政治理论常识缺乏,对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糊不清,课堂上曾经提问学生,我国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的“两个基本点”是什么?能回答上来的寥寥无几,问及原因,高一就开始分科,学理工科的学生政治课就不上了,会考时集中时间讲一下,然后背一背会考就应付过去了,各省的情况不一,但是大体相似。这说明,由于高考的压力,许多中学没有按照将教育部的要求保证政治课的开设和课时要求,致使本应该中学就知道的政治常识到大学得补充和讲解。理工科学生专业课的课程重,负担大,英语有四六级考试,有的学校还和学位证挂钩,许多学生把时间用在学习英语和专业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以外,很少数学生课后主动去学习。

目前大学生是90后一代,独生子女多,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有人说是“新星人”一代,游戏的一代,网络的一代,戏说的一代,QQ的一代,从小就接触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电脑、手机,全都耳熟能详,各种软件、游戏更是精通,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手机成为大学生的标配。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低成本的即时通信技术使大学生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接受新事物快,适应快,又满足了他们社交和获得新知识的需要,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扩充了他们知识,所以互联网成为他们沟通的平台,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不上网,可以不买书,但是不能不买手机,吃饭睡觉走路手机不离手,24小时手机在线。网络公开课,淘宝购物,联网游戏,韩剧追星,饭菜外买,网上找工作,结识网友,K歌献花等等几乎学习生活娱乐的每个环节都能在网上完成。一些大学生变成了宅男宅女,低头族,夜猫族。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面对扑面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和90后大学生,概论课如何直面潮涌,坦然面对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究和思考。

一、概论课的理论性和思想性

概论课既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又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课要讲理论,思政课要求育人,讲理要讲清说透,育人要精心得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国情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特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理论的完整性,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具体特征,即较强的实践性,客观的现实性,具体的针对性。抽象的理论和中国化的实践相契合,严密的逻辑和中国化的客观现实相融合,完整的理论和中国实践过程中的针对性接轨需要把抽象理论具体化,严密逻辑清晰化,完整理论通俗化。

比如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的一般理论,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白革命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革命泛指一切事物的根本性变革,最广义的是社会革命,狭义的革命是指政治革命,按照列宁《国家与革命》的理论,实际上就是被统治阶级起来夺取统治阶级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马克思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新社会诞生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革命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毛泽东认为革命不是绣绣花枕头,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文尔雅,革命意味着流血牺牲。革命者要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老婆离婚,要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起来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为什么中国民主革命有新旧民主革命之分,原因是无产阶级以前的阶级没有完成自己历史的使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192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去世时,仍然告诫: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的继承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落在了无产阶级肩上,中国共产党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无论是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还是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革命的目标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都和旧的由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有了根本的区别,它属于十月革命后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以前的革命则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与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又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解决的是中华名族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是民族革命,即被压迫民族起来推翻压迫民族统治阶级的革命。理论严密,论证充分,符合革命逻辑也符合历史逻辑,是革命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学生既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一般理论,也弄懂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殊性,符合学生思维习惯和认识规律,由一般到特殊,在由特殊到一般,学生由此可以总结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许多错误认识,充分理解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的必然性和无可争议性。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他人帮助,借助学习资料,利用一定的情境自我构建的,因此,教师的关键在创设新的情境,提供新资料,补充旧材料,让学生在新情境中,新资料里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重新构建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认识。这和传统的灌输理论正好相反,列宁在1902年的《怎么办》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1]而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在争夺工人的斗争中就要坚持不懈地灌输。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既不能得到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程度的抗战热情”[2]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本书的按语中强调: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江泽民也强调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地灌注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当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规范和行为要求。可见“灌输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不可认为已经过时,灌输不等于填鸭。建构主义的知识建构理论和无产阶级的灌输理论尽管二者不同,前者突出学习主体的学习的建构,后者强调外在因素对学习主体的灌注,但是二者强调了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都突出了外在因素在学习主体学习中的作用,前者强调教师在学习中创设情境,后者则突出直接理论传授,前者教师可以控制学习背景和情境,后者教师直接决定学习的内容和对内容的理解,前者教师重在引导,后者教师重在告诉结论。因此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性。二者融合,相得益彰。讲“是什么”的时候多用灌输理论,简单明了清晰地告诉,强化学生的认同和感知,在脑子里刻下深刻的印记。讲“为什么”时多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可用情景引导法,观摩对比法,客观事实再现法,讨论法,辩论法,演示法,学生表演法,学生参与搜集材料制作相关主题材料,参观交流法,调查法等等。移动互联终端引入课堂,可以点赞,可以评论,可以转发。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教学之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实际操作者,结论不是老师告诉的,是自己经过对比、分析、判断、归纳、推理得出的,是和同学们交流、补充、碰撞、辩论、梳理、摒弃分歧、求得共识时中理性得出的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更具深刻性,不会轻易忘记,也许若干年后当时争辩的主题记不清楚了,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所有东西会历历在目。讲“怎么办”时,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思维的翅膀,展开合理的想象,开放式的结论,互动式的交流,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这样可以使大家都有成就感,增强说服力。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和讲解的内容相结合,选择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主导的老师要能调控课堂的节奏,把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防止教学设计很好,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不具有实用性,结果是雾里看花,中看不中用。课堂很热闹,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要能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效统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统一,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统一。这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才能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认同。

三、理工科学生思维特性和教学的针对性

我国高中教育长期形成的文理科教学模式使理工科学生形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轻视甚至排斥,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些理工科院校从管理上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强调学生的实用技能、就业率,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长远发展。“风声雨声读书声,不缺我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何事”,不关心,不参与政治,学生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采取漠视的态度。理工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习惯于概念、数字、符号、运算、设计、模型、推理,思维缜密,条理清晰,逻辑推理能力强,工具性强,较为理性。但是想象、意向、质感、语言、色彩、线条、节奏、归纳、综合等略显不足,形象思维能力不足,理性思维能力强,感性思维能力弱,辩证思维能力弱。理工科学生独立实验多,操作多,不依赖他人,独立性强,自主能力强,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可能形成固执己见,夜郎自大,盲目排斥等一些思维特性,合作少,互动少,团队作业少形成自我中心的思维习惯与特性。对自然科学知识崇拜,对社会科学知识抵触,感觉自然科学是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实证性,可重复性,结论可靠可信较为认同。对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少,感觉主观性成分多,不能进行实验证实,不具有可重复性,过多的是说教性,描述性,结论不可靠不可信不认同,存在对社会科学知识的错误认识,在心里就不认同甚至是排斥。理工科学生重视现实,重视当下,感觉自己学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未来职场上用得上起作用,特别重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这是未来职业的必备知识。对思想政治理论则认为虚的空的和自己无关的,对将来工作和职业没有什么直接的影响。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善于网上讨论国事,但是抵触课堂上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职业理想很具体,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感觉很空泛。面对理工科学生这样的思维特性如何使概论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呢?

首先,要改变学生对概论课的错误认识。

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概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论,是长期指导中国建设的科学理论,任何一位中国公民都离不开中国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你的家庭、职业、未来的选择都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理解掌握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有利于理解党和政府对社会的规划,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政府的近期远期目标,能帮助自己认清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少走弯路,为社会和国家多做贡献。

其次,教学方法上要有针对性。

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强的理工科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形象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相互补充。手机终端的功能要发挥,微信微博可以充分利用,广泛交流。比如两个百年的“中国梦”的实现,理论上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具体什么样子,让理工科学生感知当下自己感知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从个人生活的到家庭社会,从物质到精神,从产业分工到未来社会的生产消费,从生活的城市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从中国足球到未来的中国体育,从所学专业到未来中国信息化的进程,畅想两个百年中国梦每个人的生活,国家的状况,社会的发展,展望自己的未来吃穿住用行、家庭社会生活工作的状况,由小及大,有具体到抽象,有严密逻辑推理逻辑思维也有合理想象的形象思维。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大大增添了他们对未来中国的信心,寓教于理,寓教于思。

再次,对于理工科学生独立性强,推理能力,构建模型能力强,让学生构建理论模型,用自己的推演能力构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简单模型,中国法治进程的模型,台海关系“一国两制”模型,生态环境的演进的模型等。

让他们形成团队,培养他们团队精神,互助合作能力,让学生理解概论课理论,也可以用自然科学理论进行设计和推演,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研判,也可以做各种预案,改变他们对概论课的错误认识,消除对概论课的认识误区,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真正从心里上消除对概论课的排斥,认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只是口服而且要心服,不只是入耳入脑,更要入心,深得人心,增强信心。

社会转型加快,互联网渗透社会的各个角落,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90后大学生的要求,因此老师一定要适应新形势,创新新教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306。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