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风险及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风险及管理

杨丽

杨丽

(四川成都中铁二局中心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以1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风险发生率。结果:实行风险管理后,各种风险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103-02

Thenursingriskandmanagementofpediatricintravenousindwellingneedle

Yangli

ThedepartmentofpediatricsfromthecentralhospitalofChinaRailwaySecondBoardChengduSichuan61003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intravenousindwellingneedleinthenursingriskanalysisandprotectionmeasuresintheprocessofuse.Methods:128casesastheresearchobject,wererandomlyp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comparedtheincidenceofrisk.Results:aftertheriskmanagement,theincidenceoftheriskisdecreasedobviously(p<0.05).Conclusion:intheprocessofpediatricuseofvenousindwellingneedle,tocarryonthenursingriskmanagement,takeeffectivemeasures,canreducecomplications,promotetherelationshipbetweennursesandpatients,improvethechildren’sfamilysatisfaction.

【Keywords】theyoungchild’svenousindwellingneedlenursingriskthemanagementofrisk

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初为人父为人母的现状下,家长对孩子越来越重视,对儿科护士的期望值也非常高,儿科护士的静脉穿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留置针作为先进的新型的输液器材,避免了反复穿刺给家长和患儿的痛苦,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病房。笔者发现使用中同时存在着护理风险,有些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经过对护理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控制并减少了风险事件发生。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我科使用留置针的12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进行观察。

1.2方法:对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对潜在的和现存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分析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比较风险管理前后风险的发生率。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2结果

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静脉炎,渗漏,堵管,脱落及留置针压伤的发生明显降低,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组别例数静脉炎渗漏堵管脱落留置针压伤

对照组648119104

观察组6434260

3讨论

3.1静脉炎的原因及风险管理:静脉炎分级采用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标准[1]。主要原因是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者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导管置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其次,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导致静脉感染。

3.1.1重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前不洗手其细菌数超过3类环境卫生学标准,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经过手传播致病菌,引起穿刺局部静脉的感染。

3.1.2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头皮静脉穿刺前剃毛的范围应大于无菌敷贴面积,消毒面积应大于8×8cm,防止局部皮肤表面细菌侵入血管引起感染[1]。

3.1.3对高浓度,强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在使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残留药物的刺激,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静脉炎。

3.1.4要有计划的更换血管,选择合适的型号,尽量选择小号留置针,以保护血管。

3.2局部渗漏的原因及风险管理:穿刺部位渗血渗液,与选择的血管,穿刺技术,固定及使用的药物有关。

3.2.1选择血管要粗、直,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对循环差的血管可以热敷、用指压轻拍穿刺部位或是肢体下垂让血管充分充盈,这是一针见血的关键。

3.2.2护理人员要经常学习穿刺技术,力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皮下血肿、渗液。

3.2.3穿刺成功后固定是关键,以穿刺点为中心,将敷贴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贴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敷贴,从框架结构预切口处开始揭除边框,边揭边轻压此处的敷贴,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针,减少针头移动对血管的机械刺激[3]。

3.2.4正确的封管方法也很重要。封管液注入不宜太快,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压急剧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致血管炎性改变,发红,疼痛及肿胀。

3.2.5严密观察留置针的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渗血渗液应该重新消毒后更换敷贴妥善固定。如有发红、肿胀、发痒时应立即拔针,更换部位重新穿刺。

3.3留置针脱落的原因及风险管理:主要原因有固定不牢,患儿的活动范围广或自行抓脱,汗液过多导致敷贴粘贴不牢。

3.3.1穿刺后用3M敷贴将穿刺部位及针梗的三分之二处完全覆盖,再把延长管固定在穿刺点旁边。肢体留置导管者,为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可用托板固定肢体,防止导管扭曲及脱出[2]

3.3.2用弹力绷带固定儿科静脉留置针效果优于普通胶布[3],既不影响穿脱衣物,也不怕睡眠中的摩擦。我科除了使用弹力胶布外,患儿睡眠时给双手戴手套或弹力丝袜,使留置针抓脱现象大为减少。

3.3.3发现留置针敷贴潮湿松弛时应立即常规消毒后更换敷贴固定好。

3.2.4加强输液管理,完善输液体系,持续维护静脉通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确保及时、合理、足量用药[4]。

3.4留置针导管堵管的原因及管理:主要原因为留置针反复穿刺,封管方法不当,留置针留置时间太长都可导致堵管。

3.4.1对护士定期培养,穿刺时力争一次成功,防止同一根留置针反复使用,降低堵管率。

3.4.2正确封管。输完液体后用3—5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y型管的留置针夹管部位在延长管近针头处的三分之一以内,能减少回血和堵管。

3.5留置针压伤的原因及风险管理:压伤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不能表达局部受压的不适,局部皮肤娇嫩易出现压痕,破溃甚至压疮。

3.5.1穿刺成功后,在留置针针柄和肝素帽与皮肤接触处各贴一条一次性无菌不粘敷贴,可使局部皮肤的受力面积加大且均匀受力,有效防止局部组织的压伤[5]。

3.5.2多巡视,多观察固定留置针的局部皮肤,杜绝留置针压疮的发生。

时刻牢记“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注意每一个环节都实施风险管理,能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了患儿和家长的痛苦,提高了他们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琳琳.司联晶.白玉萍.不同液体渗透压及封管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59-1760.

[2]高月平.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J].现代护理杂志,2008,5(20):165-166.

[3]黄如珍.应用弹力绷带固定儿科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14):1110.

[4]林玲.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5):493-494

[5]周冠蓉.小儿外周浅静脉留置针2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