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关节镜下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对比

李璐兵梁玲玲王雪李飞王成伟(通讯作者)

李璐兵梁玲玲王雪李飞王成伟(通讯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骨病矫形外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目的:比较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分为A、B两组,均采用单骨道单束重建,A组28例应用部分腓骨长肌腱,B组32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应用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评估。结果:两组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显示术后均优于术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单束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效果。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226-02

自体腘绳肌腱(股薄肌腱和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是一种成熟的方法。对于合并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ACL断裂患者,如果再从同侧肢体取腘绳肌腱重建ACL,可降低膝关节屈膝和内旋肌力,易导致膝关节内侧不稳定并可引起隐神经损伤,而腓骨长肌腱,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上具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我们分析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ACL术式的操作要点及结果,比较两种自体肌腱重建ACL的方法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ACL损伤患者60例分为两组,A组28例应用部分腓骨长肌腱单束移植,B组32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移植。A组:男19例,女9例;年龄19~52岁,平均26.8岁;左侧16例,右侧12例,平均随访26个月(18~38个月)。B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21~54岁,平均27.6岁;左侧18例,右侧14例,平均随访25个月(18~36个月)。

1.1移植物准备

A组取同侧部分腓骨长肌腱。外踝后上方1~1.5cm处切长约1~2cm纵切口,解剖出腓骨长、短肌腱,表浅、偏后、粗大者为腓骨长肌腱,从其后缘横断3/5,用艾西康5号丝线麦穗状编织缝合,用取腱器取出其近端,一般长20~26cm,单股主体部位最大(近、端为长扁状)直径5~6mm,麦穗状编织缝合后对折为两股形成肌腱束(柱状),测量编织后肌腱长10~13cm,直径7~9mm,湿纱布包裹备用。B组取同侧腘绳肌腱,一般股薄肌腱长20~22cm,半腱肌肌腱长24~26cm。麦穗状编织缝合后两者合并对折成四股形成肌腱束(柱状),测量编织后肌腱,一般长10~13cm,直径6~8mm。两组肌腱均用10磅拉力牵拉预张10min。

1.2ACL重建

由同一医师行关节镜下ACL重建。上止点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下止点用可吸收界面螺钉+门型钉固定,上下均为单骨道单束重建。

1.3术后康复

麻醉失效后,即可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泵锻炼,术后患肢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固定,3d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2周内0°~45°范围活动,2周至4周0°~90°范围活动,4周后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度数。6周弃拐,3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1年后恢复体育运动。

1.4手术评估

术前、术后分别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IKDC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采用KT2000对胫骨前移程度进行检测。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两组评分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各组术前与术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两组各出现1例膝关节轻度粘连,手法松解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均无膝关节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各出现1例发热,胫骨骨道入口处少许渗液,考虑为界面钉处排异反应,对症处理后消失。B组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置入静脉滤网,华法林口服,术后7个月时血栓消失,膝关节功能未受明显影响。B组1例术后6个月出现前抽屉试验(ADT)阳性,走路时膝关节有不稳感,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移植物吸收,术后1年行部分腓骨长肌腱单束重建后效果良好。

2.2膝关节功能评分

A组术前术后患者均为28例,B组术前为32例,术后为31例。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评分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测定值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Tegher评分比较(分,x-±s)

注:a为术后与术前比较P<0.01。A组术前术后足外翻,跖屈范围正常,肌力均为V级

3.讨论

膝关节ACL损伤多用腘绳肌腱、骨-髌腱-骨(B-PT-B)、同种异体肌腱等材料重建[1]。部分自体腓骨长肌腱关节镜下重建ACL的报道尚少。有学者将腓骨长肌腱作为修复其它部位损伤的移植肌腱,效果良好[2],且避免了B-PT-B移植后发生的髌骨骨折、远期膝前疼痛及腘绳肌腱移植后出现的重建韧带松弛。本研究将部分腓骨长肌腱对折成双股,极限拉伸强度和移植物直径比单股增加了1倍,比四股腘绳肌腱强度明显大,因此从强度和体积上为移植物的成功转归提供了保证。腓骨长肌腱主要功能是跖屈和外翻,我们将腓骨长肌腱主体保留了2/5,这样仍能完成部分腓骨长肌腱的功能。本研究腘绳肌腱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ADT阳性,走路膝关节有不稳感,复查核磁证实移植物吸收,但该患者并没有过早参加剧烈运动,也没有再次受到外伤,因此移植物吸收最可能的原因为界面钉松弛造成移植物松动吸收,或界面钉将移植物切割损伤造成松弛吸收。近期文献显示可吸收钉降解可能会导致周围骨的溶解反应、骨道扩大等问题[3],从而导致移植物松弛。

腓骨长肌腱作为移植物,临床疗效与取自体腘绳肌腱相当,且不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屈膝和膝内旋肌力。取腱部位在踝关节后外侧,切口隐蔽,在美观方面也有优势。因此,对于伴有MCL损伤的ACL断裂患者,鹅足区有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不适合切取腘绳肌腱,可先考虑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移植,以免进一步破坏膝关节内侧稳定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ACL取得了优良的初期临床结果,自体腓骨长肌腱是ACL重建可选择的良好移植物。

【参考文献】

[1]刘畅,刘玉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6(1):53-57.

[2]魏学磊,郝建学,解敏坤等.应用自体和异体半腱肌重建兔前交叉韧带后移植物血供[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6):953.

[3]许永涛,马亮,汪永刚等.自体肌腱移植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12):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