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学生心灵落实三维目标——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善抓学生心灵落实三维目标——以朱自清《背影》为例

杨华

◎杨华(桐梓县坡渡镇坡渡中学,贵州桐梓563208)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14-02

摘要:“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新课标设计思路之一。笔者以朱自清先生《背影》为例,谈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灵,落实好三维目标。

关键词:心灵;三维目标;《背景》

“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课标设计思路之一。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如何有效落实?我认为首先应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紧密相联的现实生活去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声,并让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由情感的带动进入学习环境,并在情感渲染中主动探讨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在情感升华中体会生活,得到拓展延伸,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笔者以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朱自清先生《背影》为例,谈谈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灵,落实好三维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阐述课文内容,找出课文线索,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为此,笔者要求学生在写感言、谈感悟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感悟作品的情感。通过“演父亲买橘的背影”来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让课堂开放且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并要求学生读后再写自我感受,谈谈自己和课文中的“我”是否有过相似经历,你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大多物质条件比较优裕,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通过让学生自己和文本对话,直接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以情带读,以读传情,以读悟情,以情促写。在情感体验中,突出“悟“字,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入境察情,真正体会作者炽烈的感情。用课文这个“例子”,在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背景之下,令我的语文课堂不仅走进了文本,而且还走出了文本,由文本走向生活,加深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认知体”提升到了“生命体”的高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背影》对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学会报恩的思想教育有很大帮助,但作者的生活环境、情感体验和在时空上与现在的学生有很大的距离,很难与作者及文本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决定从拉近与学生的时空距离,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抓住他们的心声,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上下功夫,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农村,学生父母长期不在家,他们缺乏和父母的情感交流,对父母抱怨太多,甚至和父母顶撞,对父母不孝敬。为此,我在课前以写日记的形式,先让学生写与父母相处时心里觉得最自责的事,最对不起父母的事。在教学中,请同学讲出自己的故事,谈自己写的感言,然后顺势引入课题《背影》,这样就明确课文中作者抒发了和学生自己相似的情感,趁势简要介绍写作背景,一下子就拉近了作者、文本和学生间的时空距离,打动了学生心灵,引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轻松自如地了解了课文作者及作品的简介。

《背影》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语言虽平实,但由于它是从我们贴近的现实生活中选材,抓住特殊环境下“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类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平凡小事,以及从平凡小事中透出的父亲关心、体贴儿子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朴素的字里行间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文章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读课文的我们不能不联想到父母平日对自己的爱,甚至有些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事情,这时也会受到作者感染而浮现在眼前,甚至“动心流泪”。所以虽时隔几十年,却一直打动着几代人的心,文中真挚、自然的情感能强烈的引起我们的共鸣。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读的基础上品悟文章于朴实中见深情的语言特点,通过讨论交流再次加强学生和文本、作者的交流,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应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它不同于过去教学中的谈话法,它是对话者之间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基础、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因此,我倡导教材可以多元解读,认为对教材的阅读应该是让学生放飞心情的自由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和文本的情感共鸣,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的成长。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默读时圈划出文中让你最感动的句子或者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然后分小组交流令你感动或是喜欢的理由,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感悟,做到既是参与者,又是讨论者,由此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父子深情,启发学生,从而完成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讨论交流中,各小组的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发言,有的还小声哭了。甲同学说文中“望父买橘”的那段最令他感动,因为这激起了他的回忆,甲同学高烧住院,他爸爸得知后不顾劳累,到医院陪他,而他却因他爸爸没有给他买最喜欢吃的麻辣豆腐干而生气,在爸爸陪他的一天中没和他说过一句话。第二天,爸爸带着疲惫的身体去上班,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等他被接回家时看到的是父亲已火化后的小小的骨灰盒……甲同学的情绪有点激动,不过我却为他的宣泄感到高兴,因为自从他爸爸出事以来,他就一直在忧虑和伤痛中没能完全的走出来,虽然我用了很多时间,多种方法找他谈话,和他沟通,可是他都不愿提及。现在,借助这个课堂,他能把内心隐藏的情感发泄出来,我感到很欣慰,对他的担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但,我心里却又暗自担心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是否会受影响?事情出乎我的意料,各组成员因此打开了话匣子,积极投入到了话题的讨论中,认为文中父亲朴实简单的话流露出的父爱令他们感动,并为自己让爸妈难受感到深深的自责,感谢作者帮助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文本感悟的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对教学目标的落实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另外,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我”已是20岁的人了,且来往北京已是两三次,在“我”看来送“我”的事本显多余,甚至是有些不屑,可最后他的情感是否发生了变化?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并体会它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后班级小结,从而完成本课的情感教学的升华,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留白,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个性发展。

四、价值观目标

写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文后的感受和打算,给父母制作一份礼物,写上你的感言,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学生们对此很投入,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中,给各自的父母用心制作了形式多样的礼物,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学了本文后,在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时,学生都能从自己出发,发自内心的进行表白,完成了一篇篇真情实感的文章。课后,从同学们的父母亲那里,我了解到大多数同学在家里面的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家长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综上所述,教者只要在备课和行课时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用“以情感带动学习,促进学习,升华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走进教材,联系自我生活,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怎样做人,并用自主的情感体验把三个维度有机整合,融为一体,有效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就能使你的教学目标于学生自觉主动的积极参与中得以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