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有效性语文教学的背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如何构建有效性语文教学的背景

白胥平

◆白胥平河北省武安市第九中学056300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协作的双边活动,是思维及情感交流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初中语文课改如何进行得更加顺利,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和老师如何找准定位就变得至关重要。为了切实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势在必行,为搞好语文教学而构建有效的教学背景。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程新实践有效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同等重要的,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兴趣进行目的性的教学,通过种种策略和手段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语文教育体系,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种种人文素质,以达到语文教学课改应有的目的。

一、新课程下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新型学习方式。而有效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还在于教师合理地引导。因此,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利于学生有主动获得未来知识的动向。教师要在研究新课程标准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动机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让学生有主动了解未知知识的情感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用自己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是要把这种权利适当地交给学生。

2.合作学习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按照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在合作中讨论问题,这样能提供给学生合作的环境,并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明确的分工,有明确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体现出一定的团队精神。同时,要能让学生在这其中有一定的成就感,感觉自己能够行,以培养自信。

二、新课程下的新教师观念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培养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实施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有效的教学活动,而老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的掌握,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创造力的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其创造和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知人善教,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众所周知,创新来源于个性。学生的创造力又从何而来?从富有个性的学习中来。教师在充分了解了教育对象情况的基础上,尽可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建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不同教学内容的思维因素,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培养和发展的机会。

2.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积极参与,勇于实践,是创造力产生的前提,也是学生主体意识体现的标志。教育者的智慧首先表现在有决断的勇气,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心理上的支撑点,给学生以信赖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潜力才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当学生因教师的吸引和点拨,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此时,创造思维的火花哪怕是闪烁即逝也是令人心醉的。

3.授人以渔,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于一位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教师来说,关键是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合作、探究,呼唤教师关注学生这一动态生命体。为学生计,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讨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在引导、启发、归纳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在创造中学会创造。语文教学中,例题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应启发他们对一个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既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想像能力,以达到教学预定目标。

三、新课程下的新学生认识点

纵观和反思现行的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课程体系,其中最明显的“硬伤”是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缺失。为此,在新课改伊始就需要给于足够的重视,注重在新课程改革中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人类科学和人文精神不断融合、发展与完善的历史。

总之,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与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努力促进学生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全面成长,倡导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让人文精神更具有科学意识,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推动两者的完美结合,这也是新时代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张孔义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4。

2.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年,1月。

3.陈祖楠王松泉中学语文基础教学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