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荣誉观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1

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荣誉观培养

郑传军

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荣誉观培养

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实验中学郑传军河南济源

摘要:荣誉是人生当有的伟大目标,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羞耻感,增强学生对荣誉大胆的追求。从远大目标、拼搏精神、平常心态诸方面培养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

关键词:荣誉感;羞耻感;“亮剑”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09)12

荣誉权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之一。当代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荣誉观,这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要珍惜集体荣誉”、“要爱惜自己名誉”,“要关注自己的形象”,“要创造成功的记录”……这些教学内容都涉及荣誉观培养问题。

荣誉观可以当作前进的动力。近读《人民日报》通讯《“草根”将军的本色人生》,将军林茂光的事迹感人至深,将军的一段话更是发人深思,“我喜欢荣誉,而且是越多越好,越是高越想要。”这话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语出惊人,见解独特。诚如将军解释的那样“假如我的工作平平,没有什么贡献,组织上会给我和我们的单位荣誉吗?给我们的荣誉越多级别越高,能够说明我们的贡献多贡献大,坦白说,我从来不拒绝荣誉。”长期以来,“见荣誉就让”这句话代表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束缚着人的思想。将军林茂光把荣誉当作前进的动力源,说明人应该崇尚荣誉,但不应该追名逐利,这样才能不断激励斗志、永远前进。对于中学生来说,对待荣誉尤其是集体荣誉,就应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潮之中敢争先,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见荣誉就拿。

荣誉也是一种目标。人生当有伟大目标,因为伟大目标产生伟大动力,收获伟大成就。在前进道路上瞄准某项荣誉,就是“确立目标”,获得某项荣誉,就是“实现目标”,而获得某项荣誉,既是这个目标的终点,又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人们就应该不断提升奋斗目标,而不是把荣誉当包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毛主席当年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并告诫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60年后的今天,我们读着这些文字,切身感受到毛主席的光辉论断正在祖国大地上一步步变成灿烂的现实。有时候,荣誉的获得与否,并非随主观意愿而实现,但只要认定了目标,就能挖掘潜力锻炼能力,就能把自己的人生提到应有的高度。

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人应该有荣誉感,同时也应该有羞耻感。白居易有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这就是在“解剖”自己,深刻反省。陈毅有诗“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严于律己的公仆形象。事实上,有些官员患有“政绩饥渴症”,急于出政绩,急于升官,必须会忘掉肩负的责任,必然会拿原则做交易,丢掉科学发展观。从某种程度上说,荣誉是一种责任,也是可以有效激发自身潜能、智慧的内在力量,但如果把握不好,犯了失败时气馁、胜利后骄傲的错误,那些会扮演“老大徒伤悲”的角色。

荣誉也是一种“亮剑”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办事无一定计划,无一定方向,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都是毛主席批评的自由主义的表现。有的人标榜自己看淡荣誉,因为不愿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他们认为上游最吃苦,下游挨屁股,中游最舒服。其实这种人是没有资格看淡荣誉的。诚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金银铜牌,一定要分出输赢;说“重在参与”,又让你看淡输赢。人生也是这样的矛盾统一,争金夺银,是为了活的有价值,是为了在竞争中激发自己的潜力;看淡荣誉,则是因人生中有太多自己不能左右的局面,则是因拼搏之后上升到圆融和谐的境界。从这种意义上说,微笑看荣誉,不是开脱是超脱。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从远大目标、拼搏精神、平常心态诸方面培养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