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编写一本更精彩的“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0
/ 1

家校共育,编写一本更精彩的“书”

董晓霞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255000

“如果把学生比作一本书的话,那么家长是作者,教师是编辑,社会是读者。”然而,“作者”水平参差不齐,作为“编辑”的老师,怎样教育才能让社会更好地“阅读”孩子这本“书”呢?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需要家长提升教育水平,良好的家校共育才能够促进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因此,在平等、尊重的原则下教师与家长共同协商、相互协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立积极有效的家校共育机制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广纳贤才,组建班级家长委员会

班主任在接手每一个新班级时都要建立家委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家长群体的文化、职业、爱好、特长等情况,挑选四至六位对班级工作积极、热情的家长组成家委会,吸收这几位家长参与到班级决策和活动开展中来。

健全家委会运行机制,推选家委会主任,制定家委会工作细则,然后对家委会工作进行分工。充分地发挥其桥梁作用,带动全体家长主动为班级发展建言献策。让“互联网+教育”走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还可以借助“作业盒子”“乐教乐学”和“安全教育平台”建立班级账号,保障家校沟通渠道畅通。明确孩子的课内学习属于老师的职责,校外发展的大部分任务应由家长跟老师合作完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家校合作的平台建好后,教师与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班级与家庭、家庭与家庭、家庭与社区的合作育人体系逐渐形成。

二、多种形式促进沟通,凝聚教育共识

家校共育需要双方构建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的新型合作育人关系。班主任和教师通过电话、微信、QQ、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分别将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及时沟通。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实现因材施教,共同为学生的教育发展助力。老师引导每个家庭履行好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理性的教育观念,从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健康情趣,通过良好的家风促进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例如:我们在班级微信群里举办了家长读书交流会,每位家长阅读老师推荐的教育书籍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微信群中,大家进行热烈的交流;亲子阅读进行打卡活动,在读书节时评选出书香家庭;利用“乐教乐学”平台展示个人才艺,人人做评委,开展多项比赛;坚持每学期的家访,教师走进每个学生家庭,与家长细致沟通,让孩子感受更多的关爱。在家校共育的道路上,老师、孩子、家长共成长!

三、发挥家长特长,开办家长讲堂

家校共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丰富、扩充学生的教育内容,拓展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让家长成为班级的“校外辅导员”,充分地发挥每个家长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能够创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趣的教育资源。

喜爱读书的家长走上讲台,给孩子们讲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书的方法,并且向孩子们推荐了许多优秀的儿童读物;擅长文艺的家长给带领学生们课下排练了小合唱;做交通协管员的家长走上讲台向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出行意识与能力;在福利院工作的家长带领孩子到福利院参观,奉献爱心……家长成为班级的“校外辅导员”,把学生成长所需要的课外知识搬进课堂,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容,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校外活动,家校共育更多彩

因为安全问题,许多校外活动被制约,无法开展。如何呵护童真、童趣,帮助孩子们追求童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去经历、去磨炼、去快乐、去奔跑嬉戏才更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向家长借力、借智,通过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放飞梦想。

班级家委会帮助孩子们组织了一系列假日小队活动:清明节到黑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为烈士扫墓,孩子们缅怀先烈,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走进市图书馆、课本博物馆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在“学做小交警”、“我是小报童”、“重阳节送祝福”“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活动中,孩子们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自信,开阔了视野。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活动效果,假日小队活动组织得越来越精彩。

学生是“一本书”,作为“作者”的家长与作为“编辑”的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编写这本“书”,就一定会向社会交出一份精美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家长、学生习惯同养成、能力同提升,同发展、共进步,定能铺就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