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与婴儿腹泻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母乳与婴儿腹泻的关系

王娟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545001)

【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9-0086-01

母乳是婴儿时期重要的营养来源,与婴儿的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在一些疾病方面,母乳可以影响其预后,下面就从古至今人们对母乳与婴儿疾病的关系进行阐述。

现存《中藏经》从母子间的整体关系,论治孕乳期妇女与小儿的疾病。如治疗陈叔山小儿吮乳啼哭泄泻证,因其母有孕,阳气内养,乳汁虚冷所致。令其母服四物女宛丸而愈。

《备急千金药方·少儿婴孺方》云:“凡乳母,其血气为乳汁液。五情善恶,悉是血气所生也。”认为母乳是婴儿最适宜的天然营养品,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儿出生后能得到母乳喂养是健康的首要保证。孙思邈还提出“择乳母法”,认为母乳的健康非常重要,可直接影响婴儿的健康和营养,或导致疾病。并指出,乳母一要“慎于喜怒”,保持性情平和,心情舒畅,二要身体健康,无传染病。

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对哺乳期的妇女提出应谨节,若病气影响,乳汁必致凝滞,儿得此乳,而疾病立致,可发为吐泻、、疮疡或口噤、惊搐等。

明代薛己《保婴撮要》中重视乳母与婴儿的关系,认为小儿初生,“须令乳母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则乳汁清宁,儿不致疾。否则阴阳偏胜,血气沸腾,乳汁败坏,必生诸症。若屡用药饵,则脏腑阴损,多致败症,可不慎欤!”故提出“大抵保婴之法,未病则调治乳母,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多种婴儿病患都是由乳母饮食、七情、外感等的影响所致,因而,在婴儿疾病的治疗上提出“宜调治乳母为主”。薛氏在400多年以前已经注意到乳汁对婴儿的影响,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在没有输液给药途径的时代,“乳中过药”不失为一良法[1]。

而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母乳成分对婴儿腹泻的影响。研究发现,母乳成分中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总能量对体重的增长量有影响,是母乳成分中影响体重增长率的重要营养成分,而能量和干物质含量更有利于身长的增长[2]。通过了解母乳中的营养成分,通过调节膳食来改变母乳成分,进而改善患儿肠道的菌群,达到减少患儿腹泻疾病的发生。崔静[3]研究发现通过饮食指导可以帮助婴儿在非药物干预的情况下改善腹泻情况。经过实验对比,发现母婴同治方法对于婴儿腹泻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提高患儿的病情好转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哺乳过程中的感染情况[4]。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发现,乳糖不耐受逐步被人们所认识,乳糖不耐受约占婴儿腹泻的46%~70%,而改善母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该病的发生。刘亚萌研究发现,乳糖酶缺乏及奶粉过敏均可引起婴幼儿乳糖不耐受,证实了母乳喂养时间大于4个月的婴幼儿发生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较小,原因考虑为过早的断奶可能会引起患儿存在胃肠炎的风险,这会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另外,断奶之后乳糖酶的活性也会较前下降,所以过早的断奶会引起患儿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的发生。喂养方式不同,还可能与肠道免疫与屏障功能不同有关[5]。

因此,婴儿腹泻,除了用药,改善母乳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奕祺,王小红.《保婴撮要》治疗特色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3.

[2]武一萍,郭春全等,母乳成分对纯母乳喂养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速率影响的队列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9):3600-3602.

[3]崔静,赵丽.165例母乳营养分析改善母亲膳食缓解母乳性腹泻的临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0):102。

[4]何静,母婴同治治疗婴儿腹泻30例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27):57-58.

[5]刘亚萌,陈岩红.腹泻婴幼儿喂养方式与乳糖不耐受关系的探讨[J].大家健康,2015,4(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