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浅析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颜利

山东省招远市郭家埠学校265400

摘要: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从教八年来一直都坚守在农村教育的前线,从担任初中班主任至今,一直都在反思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及应对策略。本文从学生自身、家长、学校等三方面因素分析了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并就解决策略做了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解决策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旷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农村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中学生心理疾病逐年呈上升趋势。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学生中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多达54.46%,有明显症状的约23.57%。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的棘手问题。本文从“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足,学生学习意志薄弱,耐挫耐压能力差”、“家长方面忙于务农,疏于管教”、“学校方面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三方面因素分析了学生厌学心理的现状,并就解决策略做了粗浅的阐述。

一、学生自身方面

1.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足。学生学习没有目标,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为了什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等问题从来就没有进行过思考。再加上学生课业重,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过长,因此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习动机不足。

2.意志薄弱,耐挫耐压能力差。“三分钟热血”最能代表厌学学生的意志表现了。由于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又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但由于目前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生活困难都是有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动脑,不思考,长期下来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再次,学习一向是艰苦的过程,期间需要老师、家长的鼓励与肯定,而往往厌学者大都得不到积极的评价,甚至是消极的评价,同样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关于自身原因的应对略策:

(1)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2)转移兴趣。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来。(3)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老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学习材料补充其趣味性,创设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4)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挫折的认识与抵抗教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遇到挫折要找当恰当的解决方法,减轻压力。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加强挫折活动,利用班会、活动课、体育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家长方面

有的家长忙于挣钱,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只管给子女足够零花钱,却从来不问他们用钱干什么。这些孩子吃喝玩乐,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有的父母甚至整天打麻将,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学生,得过且过,厌学。

三、学校方面

学生对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或者是不喜欢某个老师,而老师没有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进而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恐惧心理,无法实现正常的学习,不久就被老师划入差生的行列。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同步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是“一刀切”、“同步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情况。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各类活动尽可能地围绕教学质量进行,单调枯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宁愿在校外混,也不愿跨进学校门。针对出现厌学问题的以上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学校和老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教育思想观念。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正确处理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在目标教学前提下,课堂教学要设置不同的目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考试都设置不同的级次。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注意观察和了解他们是否听得懂,学会适当指导、帮助,帮助他们克服理解接受上的困难,真正而不是形式上做到因材施教。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掌握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2.注重树立学生信心。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法宝,只要让学生坚信“我能行”,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一般来说都是一次或几次的失败而丧失了自信心。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应站在对学生终身教育负责的高度,将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相结合,做到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更使学生会学。同时要用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学生的心理,解除学生心病,切忌讽刺挖苦、恶言侮辱、强迫威胁,以免造成学生自尊心的损伤。另外,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关心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