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4
/ 2

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薛璐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教育行业。“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混合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信息化、科技化,改革化,能有效提升学习的学习效率。因此探索高校目前的混合教学模式,并针对其问题提出意见对教育行业有着重大意义。

一、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开展混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去使用在线平台,不是去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也不是去开展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而是有效提升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深度。如果我们承认学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话,就应该可以认同在学习方面是有相对简洁的路径可走的,应该有相对稳定的规律的。

“混合式”教学,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这种教学从外在表现形式上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教学的;第二,“线上”的教学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或者锦上添花,而是教学的必备活动;“线下”的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而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第三,这种“混合”是狭义的混合,特指“线上”+“线下”,不涉及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其他内容,因为教学本身都是具有广义的“混合”特征的,在广义的角度理解“混合”没有任何意义。第四,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的时间同一的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面对互联网时代学习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王竹立教授提出了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学习策略的新建构主义教学法。他认为根据个人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选择相关的信息与知识,采用零存整取式策略进行学习,可以建立起个性化知识体系。基于此,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通过课堂上的分享与交流,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协作与探究,在教师示范与指导下,逐渐实现知识碎片的加工与整合,开展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最终实现知识创新。传统教学注重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课堂环节上,学生的吸收内化过程大多选择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导致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同伴协作和交流。

三、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施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

毫无疑问,对于线上资源建设,非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的教师是经常存在困难的,但是这种困难并非不可克服,因为我们倡导的教学资源并非要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简单的屏幕录制加讲授即可。线上的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因为我们倡导的混合式教学就是希望把传统的课堂讲授通过微视频上线的形式进行前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在课堂上我们的讲授部分仅仅针对重点、难点,或者同学们在线学习过程中反馈回来的共性问题。通过在线学习让学生基本掌握对基本知识点,在线下,经过老师的查缺补漏、重点突破之后,剩下的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组织同学们把在线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与灵活应用。让师生之间的见面用来实现一些更加高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认知层面参与学习,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特别的关注学生是否坐在教室里。

(二)构建智能化的教学平台

教学平台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条件保障,根植于校园信息化建设。校园智能化建设则是信息化校园建设更高层次的需求,不仅强调教学内容的数字化,还包括教师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态跟踪与学习评价等智能化教学系统。为了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推动无线校园网建设,建设全天候、全覆盖、全应用的无线校园网,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其次要构建学校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平台,支撑教学空间课内外相互转变。

(三)评价手段

混合式教学评价,采用任务上传和在线测评的方式,课堂反馈即时完成,测评数据便捷准确而详实,提高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同时,针对典型任务,可以进行现场讲评,即时矫正教学,嵌入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辅相成,知识内化与建构相统一,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混合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源建设不充分,无法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维化的学习资源。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在“非指导性”的学习环境下,如果教学资源单一且吸引力不足,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几乎为零;另外如果要吸引不同认知层次的学习者,需要多维化,分层次的教学资源。

教师角色没有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而转化,没有将线上教学课堂教学协调配合。如何将“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扭和在一起形成“混合教学”推进学生知识能力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角色是否完成了从简单的“课堂的教学者”向“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管理者、组织者“学习内容的引导者“问题解决的提供者”的角色转换。

教学交互仍做为独立的环节存在,没有将其融人到教学过程中去。当前大部分教学不能令人满意,绝大部分交互行为被简化讨论活动。被异化为交互方式,被泛化为普通的网络交流,没有达到教学交互的目的,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整体效果。

新模式推行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指导。许多高职院校响应信息化号召参与到混合教学模式中来.但大部分属于盲目跟风。没有从学校教学发展的总体布局、专业课程特点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

五、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不同要素的整合与优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在混合式教学中,媒体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李克东教授指出,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媒体更多的是一个信息获取的渠道而不只是工具。

其次,线上与线下学习的比例问题,应该如何合理控制“混合程度”才能使教学变得更有效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应该综合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混合模式,合理分配比例,力求达到“最大化效益”。

(二)成熟技术平台的支撑

从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具有技术依赖性,即混合式教学依赖于一定的学习支持平台,成熟的学习平台是保证混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高校教师录制的上课视频等,由于技术有限,这些仅仅停留在录像层次而已,并不能提供给学生真正的参与感。课程提供者不组织教学,也不能及时给予学习者有效的学习评价,并没有对传统教学产生很大的冲击。针对中国信息化水平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近些年来陆续建立了一些以大学为主体的区域联盟,也为共享优质信息技术以及课程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三)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依据TPACK理论,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教师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成分,融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为一体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的优秀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通过网络检索前沿知识,能熟练操作电脑,会使用常用软件如PPT、微讲师微课制作工具、喀秋莎等制作课程内容,用录屏、截屏等软件制作视频,具有大数据分析等能力,更要具有整合技术、内容和教学三个因素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11).

[2]肖尔顿.《“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混合学习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