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倪海滨

(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启东226200)

【摘要】目的:探析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共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手术的方式,治疗组患者采用腹部正切口方法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耗时(146.9±22.8)min、术中出血量(108.4±44.3)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9.7±32.9)min、(168.2±61.9)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比采用腹直肌切口安全性更高,在临床上普及使用。

【关键词】腹部正中切口;腹直肌切口;胃肠手术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93-02

手术切口的选择对患者手术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胃肠疾病患者手术治疗时科学的选择手术切口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情况,还可以降低术中的危险,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1]。通常情况下胃肠手术中使用腹直肌切口较多,腹直肌切口的皮肤切口在腹部中线或者腹直肌外缘的正中处,这种切口选择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容易延长、不会对腹直肌或者肋间神经造成损伤且愈合优良[2]。而腹部正中切口指的是通过腹白线所做的切口,可以分为上腹部正中切口和下腹部正中切口,其优点在于通过腹壁的层次较少,组织损伤较少,出血较少,进腹和关腹较快,为探析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行胃肠手术的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需行肠胃手术的患者共32例,各16例患者,对照组:男7例,女9例,年龄在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8.2)岁;治疗组:男8例,女8例,年龄5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8.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切口进行治疗,患者卧位选择平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待麻醉成功后,操作者以纵切的方法在患者腹直肌正中线作一切口,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1.2.2治疗组本组患者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手术,患者卧位选择平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待麻醉成功后,操作者在患者的腹部正中部位,自耻骨至患者剑突绕脐部作一切口,在患者腹部正中部位作切口,不仅可以有效分离患者脂肪组织,同时也可以将患者腹部白线得到充分的裸露,进而操作者更加容易明确切口有无发生偏移的情况,采取腹部正中作切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损伤患者肝圆韧带,且对于出血情况及时处理,最后进行腹腔内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术毕,均采取不可吸收线进行缝合,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胃肠减压、抗休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并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治疗时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对比

治疗组手术耗时(146.9±22.8)min、术中出血量(108.4±44.3)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9.7±32.9)min、(168.2±61.9)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见表。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切口疝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切口疝1例,其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胃肠手术患者,其操作一般在腹部进行,不过由于患者肥胖、暴露不良及两侧肋弓夹角较小等因素,导致操作者在进行手术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以扩大手术视野,最终顺利完成相关手术[3]。在胃肠手术中,具有多种切口类型,常见的有经腹直肌切口、腹部正中切口、经腹直肌旁切口等。本研究比较的是经腹直肌切口、腹部正中切口两种切口在胃肠手术中的优缺点。在胃肠手术治疗中制作腹部正中切口,是较为具有层次感的方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能较好的避开患者的血管、肌肉以及神经,防止给患者带来损伤,所以,采用这种切口,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就较少。除此之外,行这种切口不对手术视野也较好,患者的腹腔内的各种脏器都能得到充分的暴露,这样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就能准确的进行手术,而且这种切口也能保证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时便捷、高效的操作,如此一来,手术时间自然而然就降低了[4]。除此之外,对于临床上确诊为胃肠肿瘤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操作者需要较大范围的进行切除,采取经腹直肌旁切口、旁正中切口及经腹直肌切口等进行操作,很难将充分的暴露出操作者想要的术野,无形中对手术顺利进行造成了影响。若是采用腹部正中切口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能拥有一个较好的视野,能全面的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查探,避免遗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5]。

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上述方法的研究,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治疗组患者(腹部正中切口)要明显低于治疗组(经腹直肌切口)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手术用时方面,治疗组患者也要明显小于治疗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胃肠手术治疗中,使用腹部正中切口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只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手术治疗患者通常会发生切口疝,对于切口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缝合方式、血运差以及患者在进行手术时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的原因。本研究两组患者在术后缝合切口时均采取不吸收的缝合线,有效降低了切口疝的发生,结果显示,治疗组切口疝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切口疝1例,其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这与王有财的研究结果一致[6]。

综上所述,胃肠手术患者采取腹部正中切口优势明显,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咏,黄平,倪春华,等.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1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0(5):362-363.

[2]颜定煜.腹部正中切口在肠胃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0,7(5):85-86.

[3]李荣,李小俊.皮内缝合下腹部正中纵切口在妇产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8(30):133-134.

[4]冯勇军,刘晓林.下腹正中横形小切口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265-266.

[5]周晓明.腹部正中切口在肠胃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15):652-653.

[6]王有财,韩广森,王刚成,等.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间断打结在关闭腹部正中切口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6)1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