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谈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的培养

姜永建

安徽省肥东一中姜永建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觉得这一过程尤其要重视方法的教育。高中物理,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介绍物理方法,开展物理方法教育;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物理方法不但对解决物理问题有帮助,而且对今后,解决其他自然科学领域内的问题有着启迪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对物理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方法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方法教育的最好方法就是“渗透”,在进行物理方法教育时要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不留教育痕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物理方法的教育。在“渗透”时要注意四条原则:适时性、适度性、隐含性、融合性。实时性就是当教材内容确有进行方法渗透的必要性时才加以渗透,反对脱离教材内容而空谈方法。例如,在必修1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此处教材引入了微分思想,此种方法是研究一般性问题的重要方法,应该加以渗透,使学生理解体会此种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适度性就是方法教育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挖掘教材的方法教育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渗透目标,不宜过难,过高。隐含性就是在进行方法教育时,要做到含而不露,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方法的熏陶。融合性就是将方法教育与知识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方法教育的具体做法有:在绪论课上进行方法的介绍,对物理发展史上的事例进行物理方法的剖析,在单元小结中进行物理方法的讨论和归类,在实验课和习题课上进行物理方法的训练,对学生中迸发的思维火花进行物理方法的引导。在课堂上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学生对“方法”更加重视,加深了对“方法”的理解,学习能力和思维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2.重点强化最实用最常用的物理方法

广义地讲,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方法可分为三类:(1)研究方法,这是研究物理问题时形成的方法,也广泛的用于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方法,如模型、假说、模拟、等效等。(2)数学方法,它不仅包括用数学公式和图像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包括从数学中移植过来的特殊方法。如:正交分解发,矢量图形法,对称法,近似处理法等。有的数学方法已和物理问题交织在一起不可分离,成为直接解决物理问题时必不可少的方法。

对于通用性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天都用到,无需专门训练。像实验、观察法,学生们已经能熟练运用了;物理图像本身也是物理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最需要重点强化的是模型法、等效法、正交分解法、矢量图法。模型法是高中物理最重要的方法,它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物和过程抽象成理想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每个学习自然科学的都要掌握这种方法。等效法是物理里常用的方法,等效场、等效电路、等效电动势、等效重力加速度等对于解决物理问题非常简便。正交分解法是数学方法处理矢量问题,矢量图法是用对几何图形的计算来处理矢量问题,都是进行矢量运算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对这些方法运用讲解、练习、点评等手段不断强化,熟练掌握。科学探究既是物理课程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中涉及实验、假设、演绎等方法。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熟悉科学探究的步骤,灵活熟练的加以应用,使科学探究成为学生课堂思考,研究问题的自觉习惯。

总之,对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重在平时的点滴渗透,老师们多用心,多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