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推进人文护理发展

/ 1

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推进人文护理发展

王国萍

王国萍(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人民医院650400)

【摘要】探讨人文素质在人文护理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人文护理的认识、护理工作中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以及如何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的探讨,说明人文素质培养在人文护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素质培养;人文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护理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人、环境、健康为基本内容的、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整体护理,它要求护士既是照顾者,又是教育者和管理者,使病人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护理与关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渐取代功能式护理,其中如何将寓心理、精神、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护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增强人文服务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转变医学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推动人文护理发展的关键。

1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人文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要使人文护理得到广泛推广,必须对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市场经济下,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人员只有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牢固树立人文报务意识,忠于护理事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每位患者,才能真正为病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满足病人多样化的需要,这也是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2人文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现状

长期以来,以专业教育为轴心,以专业知识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造就出来的专门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没有把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尚无足够的人文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来拓展人文护理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了人文素质的“先天不足”。近年来,护理人员对人文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一种体现护患、医患、医际、护际及医护间的温馨、和谐、指导、互助互爱的家庭式人文氛围正被现代模式病房倡导和推崇。但是,由于目前人文护理在临床并未像生活护理及技术护理那样纳入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加之人文护理虽然能加快病人的身心健康,但并不起到直接治疗疾病的作用,因而往往被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文护理的意义和内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病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不断增加人文服务意识,将人文护理理念融入到工作实际中。

3加强个人人文素质培养的建议主

3.1抓好起点,构建人文素质新体系

从教育理念上充分认识到立业先立人,把人文学科的教育纳入护理教学核心范围,加强师资培养,构建多层次立体的课程体系,形成立体化的人文教育框架,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医疗技术能力,还应具备人文关怀精神、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哲学思维能力和怀疑创新精神。

3.2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终身教育、培养与学习

人文素质的培养重在实践,在人文领域,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对人的影响大,因此,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情感教育应注重其实践性、长期性,在实践中累积经验,在实践中培养人文素质,在实践中学习,开展人文护理。

3.3人文素质培养重在建设

医院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拓人文环境,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搭建平台。一方面要把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科研创新能力、业务水平等作为选拔护理拔尖人才的硬指标;另一方面要建立具体的计划体系,制定实施内容,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评价、反馈,及时纠正偏差,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推行“全员、全面、全程”的管理模式,培养一支全面体现“人本”“人性”“人文”三大理念的团队,带动人文护理广泛、深入开展,推动医院建设。

3.4护理人员自身的塑造是人文素质培养的关键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日益增强,护理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各方面对人文护理的重视,以及人文护理在患者身心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护理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护士角色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护士要以优秀女性的标准,全方位塑造自己,不但要有以医护人员行为规范为准则的外在气质,塑造好护士最直观的外在形象,还要具备思想先进、知识全面、形象良好、气质优雅,具有多元文化的职业女性,使自己成为美丽而幸福的护士、知识而优雅的护士、智慧而成功的护士。

4小结

护理学以为服务对象,担负着保护人类健康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是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科,通过开展人文护理,不仅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的自身发展,也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提升医院的形象,全面体现“人本”“人性”“人文”三大理念。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发展,才能使人文护理真正的、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发挥护理的独特功能,从而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贾艳,朱丹.人文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报,2007,1:4.

[2]李鸥,王重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读本[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4.

(收稿日期:201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