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原则

陶小莉

陶小莉

(郑州市中牟县韩寺镇五里岗学校河南郑州451466)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人为本;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要真正体现“课标”这一宗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应坚决从学生的特性出发,不以自己的包办来承载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发扬民主,体验;坚决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并穿梭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学生质疑中点拨,在学生自悟中诱导,在学生思考中指引,在学生自答中评价,让整个教学过程呈现“放而不野,收而不僵;活而不乱,静而不闷”的和谐局面。

(二)培养学生形成期待视野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文本题眼本身的特点,巧妙地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间体质疑,形成阅读的期待,并在期待中阅读释疑,形成个性阅读,其效果是直入式的开篇是不能比的。

二、体现轻重有别

(一)重过程,轻结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倡导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地让学生体验了“自问→自悟→自答→再问→再悟→再答”的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丰富而完整的循环上升的学习过程,而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精确性,为后续学习留有余地,同时也扎下扎实基础。

(二)重感悟,轻分析

语文学习中的感悟几乎来源于学生的内心,体验具有深刻性;语文中的分析往往来自于老师的提问,理解浮于表面。而若能以学生的感悟代替老师不必要的分析,我们以为,那是教学的高境界而当前许多老师恰恰反其道行之,把一篇篇佳作刨解的“体无完肤”,还“不辞劳苦”地进行繁琐分析,搞得学生“谈语色变”。教学中,必须还语文课其本来面目,重在学生的自感自悟,并通过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营造氛围,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础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降低学生的畏师心理,以参与者、服务者的身份去鼓励、诱导,去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走近学生,说学生想说的话题,玩学生想玩的游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营造出和谐氛围。

(二)尊重学生的权利

学生在校,应不论资质,不论功过,一视同仁,享受平等待遇。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才能充分展露个性,发展自我,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四、注重平时,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要全面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必须从平时抓起,事事处处为学生提供机会。

(一)力抓“自探”学习

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问题。作为教师不应马上全盘托出给于答案,而应抓住机遇,诱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自己探索,自己学习,自己解决。

(二)常抓“引导”学习

日常教学中,我们注重每一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以优质的、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获取知识中得到主动发展。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这块园地里耕耘所总结出来的一点浅显的看法。回眸曾经搏击的潮水,面对接连不断向我涌来的新浪潮,我知道还存在许多不足,但我必须信心百倍,昂首阔步,去迎接新的挑战,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我会大胆创新,敢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