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德育工作的三原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论中职德育工作的三原则

孙静

孙静(丹东职业中专辽宁丹东118000)

【摘要】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就是优化的过程,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进步的双赢。教师必须坚持以心交心,耐心谈话,爱严交融,尊重学生,平等信任,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重视过程管理

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班集体风气的好坏,对学生成绩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班级德育工作除了要以活动如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文艺演出、劳动基地等作为载体外,关键在于班主任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班级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以求得教育的最佳效果。笔者做班主任的理念是: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交流的最美方式。

1.用心交心的原则

班主任工作中最有效的要数谈心工作了,它细腻、实用、有人情味。

1.1沟通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宽容。教师与学生因年龄差异、生长环境、思维方式不同,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差异。如果我们想与学生沟通,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需要、愿望和做法,并善于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这种理解是师生双方沟通的基础。

同样,没有理解,也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宽容。美国罗斯福总统入住自宫后曾说,他每天所做的各种事情中,如果有75%的正确率,他认为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所以,他宽容每一个人。伟人尚能承认自己存在过错,我们都是普通人,每人所做的各种事情中又有多少正确率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绝无过错、百分之百的正确呢了?

理解学生并不是支持和赞成学生的过错,而是理解其出现过错的不可避免性与过错中所含的合理成分。班主任应私下做好被处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也应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中,使犯错误的学生愉快地接受批评、自觉地改正错误。

1.2沟通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认同。要想与学生真正敞开心扉进行沟通,尊重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学生要从认同学生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和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尊重,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学生。一旦学生获得了班主任的认同,他才能体会到老师的确是在尊重他、关爱他、呵护他,这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学生是有鲜活思想的独立个体,他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必然存在不同之处,此时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尊重学生,求同存异。这样,学生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真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3谈心、要求学生写心得、召开主题班会都是沟通的好办法。谈心应该说是与学生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谈心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从教育者来讲,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来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在师生双方两颗心不断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班主任必须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师爱教学生怎样去爱,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会贴近、融洽。

2.严爱交融原则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指出,“如果没有严格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班主任的严格要求是促使学生产生思想斗争,形成思想品德的动因之一,没有这个动因,就不可能引起学生内部思想和心理矛盾运动,也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思想转变。同时,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曲折的过程。班主任的严格要求,正是为了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严师出高徒”所以,班主任必须严格要求。

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一般说来,当一位热爱体贴学生而又被学生爱慕和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乐意接受他的情感传递,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严爱结合。

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情感因素对思想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尊重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育过程离不开师生情感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热爱,有巨大的感染力,能引起情感共鸣,使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学生喜欢接近班主任,更易听从班主任的教导。反之,班主任语言苛刻,态度生硬,冷若冰霜,学生的情绪就不高,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存有戒心,甚至消极对抗,教育效果自然不会好。同时,班主任尊重热爱学生,不仅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同志关系的体现,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学生是辩证统一的,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教育。失去严格要求的尊重热爱,就会变成娇宠护短,迁就溺爱,缺乏尊重执爱的严格要求就会变成吹毛求疵、无理无度地整治学生的手段。因此,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霍懋征在她的《班主任工作札记》中说:“多年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要求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3.尊重信任原则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尊重,被人重视。作为教师,应该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仅凭一面之词猜测学生是对他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同时,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相通,班级的凝聚力加强了,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了。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这就是优化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特别重视过程管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前进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