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老师》的写作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0
/ 1

浅谈《我的老师》的写作特色

蒋远怀

蒋远怀(全州县石塘镇大清塘初中广西全州54150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我的老师》,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题目普通、平淡,内容却生动感人,原因何在?现就其写作特色分析如下:

1.选材新颖,事例典型作者魏巍独运匠心,他选了“蔡老师假装发怒”表现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他选了“老师教我们跳舞”让你感受到老师对“我”的爱;他选了“让我们观察蜜蜂”,写出了老师是良师又是益友;他选了“教我们读诗”,说明了老师的教育对学生的深远影响;他选了“对老师的依恋”,流露出对老师的热爱、依恋之情;他选了“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之间的纠纷”,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敬佩之情;他选了“梦中寻师”,洋溢着对老师的深切思念之情。这七件小事,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别具一格,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生动地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挚爱。

2.剪材精当,点面结合作者在写上述七件小事时,重点突出,疏密有间。略写了前五件小事,详写了“老师处理‘我’与同学之间的纠纷”:在我不知父亲死活,又遭同学奚落这难以承受的打击时,老师支持我、鼓励我,使“我”感受到温暖,从而对老师的感情上升到新的高度。第七个事例也详写:“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已达到了何等高的境界,他们已经离不开蔡老师,哪怕是短暂的分别。七个事例,按师生感情深化的顺序安排,既有面的概括介绍,又有点的具体叙述,选材精当,叙述详略适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线索清晰,感情真挚文章开头第一段中的“最”、“难忘”等词,含蓄地写出我对老师的爱。因为有爱,才难忘。所以,文章一开始就定下了爱戴老师的基调。接着文章列举了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最后,作者又饱含深情地写道:暑假的一次夜里,我睡熟后“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嘴里还说道:“找蔡老师……”,这真是“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孩子爱老师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道:“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深沉的语句,强烈地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4.叙述巧妙,手法多变

4.1语言极其委婉,且充满情趣。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极其委婉且充满情趣的字里行间,好象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比如,作者这样写老师假装发气:“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由此可见,老师并不存心打我们,即使“仅仅有一次”忍不住要打了,也是“轻轻地”,还没打着,只是“敲在石板边上”,并且和我们一同笑了。原来,蔡老师真心地爱我们。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跃然纸上。

4.2用词精当,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作者记叙蔡老师为“我”排除纠纷后,赞颂道:“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对一个十八岁的女教师用上“慈爱”、“伟大”这样的词语,似乎有些过分,其实不然。用“慈爱”和“伟大”两个词看似夸大,但这在“一个孩子眼里”却是可以理解的,正切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它体现出一个小学生对老师炽烈而真挚的爱,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又如,作者写蔡老师假意用教鞭吓唬学生时,“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是个贬意词,但这里却是贬词褒用,是“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突出地写出了孩子在老师面前淘气、活泼的天真神态,同时又形象地表明了孩子不怕老师,而且对老师非常亲热,非常喜欢的心理状态。

4.3人称巧作变化,便于抒情。一篇文章的人称一般前后一致,而本文“我不知道你这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地依恋!”文章全篇第三人称“她”竟改为“你”,这样语言亲切,便于抒情,好似孩子在跟老师娓娓交谈,强烈地抒发了孩子激动到了极点,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5.开头简洁,前后呼应本文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开头,立即进入回忆,语言简洁、明了。用“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结尾,饱含深情。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热爱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