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把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探究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把握

邓久平

邓久平

〔摘要〕探究性语文阅读是新课标精神“自主、合作、探究”中的一部分,是阅读提高的重要环节,为了使探究达到较高的品位,教师从探究性阅读的内容、层次、形式、方法、评价等方面都要把握好分寸。掌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探究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性阅读阅读层次语文素养

什么是探究性阅读呢?探究性阅读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

探究性语文阅读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部分,在自主阅读和充分研究在基础上,如果会探究语文阅读就不在难,探究源于思考,只有点亮学生思维的火把,启动学生智慧的发动机,才可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合作中解决问题。

1在内容上选好“角度”

要想语文阅读有探究价值和更大的探索空间,依据课文的特点,必选一个良好的“角度”。根据成型的经验,可选取课文的“信息点”“兴趣点”和“质疑点”三个支点,“信息点”就是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筛选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是阅读在基本要求,教师可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加强对信息的敏感度,找到信息点;加强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力,找准信息点;加强筛选信息提高阅读速度。抓住课文的关键词,是探究的基础。

“兴趣点”,即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是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并将产生兴趣的原因上升为理性的思考,找出兴趣点往往就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这是课文阅读高潮,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探究的选取角度之一。

“质疑点”,就是学生阅读文本中,自己感到困惑的、怀疑的、乃至否定的的问题。“质疑点”分为“不解”之疑、“不明”之疑、“不满”之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这些问题,在这里进行探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抓住课文的“信息点”“兴趣点”和“质疑点”三个支点,选取探究角度的实现探究性阅读首要一步。

2从层次上要有“梯度”

即要探究在阅读时,要分清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实现探究目标,适合于必修课文探究阅读,可把阅读目标分为五个层次: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从层次上分,参照权威人士意见,我采取的是两级五步即:前三步是:①写了什么?(认识层次、理解阅读)②写得怎样?(鉴赏层次,评价阅读)③怎样写的?(悟道层次、运用阅读)此三步为第一级,也可以说是基础级,④体悟到什么?(体验层次、深入阅读)⑤还可以怎样写?(研究层次、创新阅读)此两步为第二级,也可以说是发展级,探究本源,层层推进,围绕着课文的特点,让学生主动的自己探究,基础级适用于多数课文和学生,发展级适用于部分课文和少数学生,让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不搞一刀切。让学生可依此阅读层次,设计好不同课文的探究性阅读的“梯度”。

3在主体参与上要见“热度”

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以充分的“自主阅读、小组合作”为基础,鼓励为主,激发每个学生最大热情,保证学生的参与面,防止片面的追求控究效果,而使探究性阅读变成少数学生的“精英对话”。

自主阅读要有质量,这是探究性阅读的基础。让多数学生达到基础级的阅读目标,探究性阅读中教师就能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敏锐思维能力,加强个性化阅读。学生有丰富的情感,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才能较好的解决好探究性阅读。

4从范围要有“广度”

探究性阅读教学应从定向探究逐步向自由探究过渡。自读的初级阶段,应以教师的点拨为主,组织定向探究。教师逐步放手,逐渐减少点拨,学生逐渐娴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确定阅读目标,正确认识课文内容,进入到自由探究阶段。教师的点拨只是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探究性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向课外拓展。课文中不能探究的问题有密切联系课旬问题,确立探究性阅读专题,利用好网络资源,开展论坛讨论,加强探究阅读的实践。

5从评价上要“适度”

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激励的和向上的。

重过程轻结论。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不能因为结论的对错而“棒杀”或“棒杀”,只要出于至诚,饱蘸真情,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某一个结论重要得多。

重肯定轻否定。激励赏识是学生向上的助推器。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成长,轻易否定,犹如含苞待放的花蕾突遭严霜摧残,它再也无力绽放,自此会打蔫凋谢。

重发展轻静止。的发展潜能巨大,“盖棺”尚才“定论”,因为个体阅读体验是无法复制的体验,它的珍贵就体现在是个体的是独特的,因而静止绝对地看问题,当然会走偏锋,会得出错误结论。

作者单位:伊敏河镇第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