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作文教学“三部曲”,让学生愉快遨游在写作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奏响作文教学“三部曲”,让学生愉快遨游在写作中

温会娟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第三小学514449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因此,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语文教师最感头疼的问题。有许多学生谈作文就“变色”,特别是身在农村的小学生,他们阅读量不广,信息不灵通,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平时就怕写作文。所以,教师在实施作文教学之前,学生便已有了对作文的畏难和排斥,造成了许多老师也怕上作文指导课,往往认为作文教学是既耗时又低效,总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只要奏响这“三部曲”就可以克服学生写作的消极因素,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积极参与写作。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三部曲”吧!

一、奏响发现之曲,大力挖掘作文素材资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来说,“米”就是作文素材,没有材料写作文,就等于“无米下锅”。在新课程标准下,习作不再拘泥于写一个人、一处景物、一件事等命题作文,而是要做到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面向“五彩斑斓的生活”。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

1.关注生活,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动地流个不歇。”传统的作文教学更多重视的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情,疏远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致使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我们要改变过去一味躲在教室内模仿范文,套用“路子”,闭门造车的做法;鼓励学生大胆走进社会大课堂,进行生活全接触,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近自然;开展参加劳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有意思的社会实践,通过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第一手材料,并以此为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2.打破界限,丰富素材。在传统的观念中,培养写作素养,只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私事”。殊不知,许多学科在培养写作素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美术课,要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独特的想象力,这些能力正是写作的基本素养。画与写作的区别是在于表现手段的不同:前者借助色彩造型,后者借助文字造型;如果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把画前的观察与构思、画时的经历与想象、画后的欣赏和感受说出来或写出来,就是很好的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了。还有思想品德是论说性文章的天地,自然科学是说明性文章的摇蓝等。

二、奏响“兴趣之曲”,运用有效的作文评价方式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受,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

语文老师除了在课堂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作文,要求每个学生一学期写出一本不少于15篇的作品集。作品的题材不限,体裁不限,风格不限,鼓励学生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写性灵。而且要定期举办“学生优秀作品欣赏课”,由学生自己欣赏、评议。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他们一些作文的评价方法,注重他们的评价意识,如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写几句评语,再分小组批改,互相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样写写改改,互相交流,逐步完善学生的作文,使学生真正获得作文的能力。

在照顾到优秀生的同时,也要注意让落后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切忌讽刺挖苦,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多些鼓励性的话语,让他们在老师的赞扬中获取自信,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平时在批改作文、日记的过程中,我特别留意落后学生的动态,批改时可把重点放在遗词造句上,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亮点,哪怕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诚信》,一个后等生的习作上用了“悔不当初”这个词,我就给他这样的评价:挺不错的,你学会了应用平日积累的词“悔不当初”,这个词用得好,能把你当时的心情准确表现出来了。

这样,多些鼓励,少些否定,使生生都有机会获得“最佳”,使生生都充满自信地进行写作,使生生都能品味到写作的快乐。

三、奏响“自由”之曲,提倡抒写真情个性的作文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应该是最明显的,个性是作文的灵魂。由于各自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性格气质、兴趣情感、行为习惯及生活背景的千差万别,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唯一”,学生写出的文章也应是“唯一”的。作文最忌讳千人一面,千人一口。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得高分,有的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唯恐它不那么高尚;有的不愿用自己的语言,唯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有的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唯恐它太肤浅,太片面。于是作文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使学生丢失了自我,鲜活的个性凋零了。

按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要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经验和儿童化的语言,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试着运用个性化的话语,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抒发真情、真体验、真感受,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