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梅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梅峰

国梅峰

——浅谈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国梅峰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26610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及难点,它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它在语文考查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就唉声叹气。只要老师一说上作文,学生们就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作文积极性极差,常常是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先对这题目发半天呆,然后就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字数不够时就废话连篇,啰里啰嗦,这样的作文质量可想而知。在愈来愈重视培养语文能力的今天,该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扭转这一局面呢?这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去写出感情真挚、文质兼美的佳作。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更新观念,树立主体意识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特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只有学生具有浓厚兴趣和强烈表达欲望时,作文才有可能成功。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作活动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造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头脑里必须装有“人”这一概念,时刻记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在设计作文教学时,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细致地分析学生客观现状,摸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真正意愿。只有教师真正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做法,才会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观察生活,说真话,抒真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观察,要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应该说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从道理上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导致了作文时无话可说,生编硬套,选材陈旧,根本没有新意:写老师,就会写老师冒着大雨(大雪)来给自己补课;写父(母),就会写自己半夜发烧,父(母)背自己去医院;写景色,就会说“这里的景色真美呀”,怎么美?美在何处?却说不出来……这样的作文干巴巴的,不用说别人不愿看,就是学生自己写完后也懒得再读。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全景式的扫描生活。告诉学生“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甘的水喝”,让他们知道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生活处处都有美,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去发现、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明确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将真话,让他们善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真实想法,即使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甚至是不对的,教师也应该站在公平的位置上,以朋友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只有这样,才会激起学生说真话的欲望。

三、重视阅读,积累材料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作文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一特点注定了许多学生重理轻文。若干学生宁肯多做几道题也不愿去课外阅读,而读得少了,就会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强调学生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读文章。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指书读得要多,只有读得多了,才能博古通今,知识才会厚实,写起文章来才会“如有神助”,左右逢源。但要弄清楚的是,光靠阅读是不够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是为写作服务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说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并能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阅读摘录本,将自己认为优美的字、词、句、段、篇、章,及时记录下来,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那深刻、形象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去挖掘文化底蕴,要教会学生正确地去思考生活,告诉学生那一篇篇文章实际就是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阅读时会有许多收益,认识也会不断提高。只有认识提高了,对自己的经历以及诸多的生活现象才会有许多感悟,从而提高作文的内涵。

四、加强口头训练,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学生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是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不知从何下笔。为什么会造成这一局面呢?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比较少。没有实践,不经常训练,学生用起来怎能得心应手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要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在布置完作文,学生进行构思后,让学生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使写作内容在头脑中先有个大体轮廓,写作时就会有据可循。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内容不限,叙事、写景、抒情、评论……主要是让学生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口头作文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中有写,写中有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时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给予肯定,少进行批评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作文的兴趣。因此,在批改作文中,教师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学生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对于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应该尽量用委婉的话指出。在给学生成绩时,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尤其是作文很吃力的同学,努力去发现、挖掘他们作文中的优点,或遣词造句,或运用细节描写,或开头结尾处理得当……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有利于调动其作文的积极性。反之,若教师将学生作文得分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作文更加反感。

六、“下水”示范,共同参与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教师写出“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同写。通过教师的参与,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让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文”,做到与学生共评。如果“下水文”水平高于学生,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其中的某些长处学生受到启发,可以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去;如果“下水文”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这也给予学生一种鼓励,一种自信,让学生们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越老师的,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孔子的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师。”以此树立必胜的信念,肯定自己一定能够写好作文的想法。“教学无小事,处处是楷模。”只要教师真正参与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一定会大大高涨,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是长期的、缓慢的,它需要教师耐心、细心地对待。只有教师真正更新了观念,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真正做到按语言规律办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作文,努力探索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从此改变作文“老大难”的现状,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轻松愉悦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