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刍议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

尹瑞娥

尹瑞娥甘肃省静宁县第三中学743400

摘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入手,广泛实施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由此可见,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变化现象,分析物体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的思维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层面进行实验操作,以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一、小实验具备的特点

1.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并不难,因为它们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来源于生活,发现于生活。

2.实验内容紧密结合教材。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

3.内容短小精炼,操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把握实验教学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进行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促进思维活动积极主动发展。

2.强化学科与实际相联系。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课后小实验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比如“研究自行车的结构”、“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的安装”、“自制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就能从中认识到物理知识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处处皆物理,时时有学问,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

3.激发创造思维能力发展。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在课后小实验中,教材并没有提供现成的仪器和用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这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从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选择,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创造精神。

4.巩固知识,降低难度。小实验的原理应用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通过“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进而可以使学生分析、理解“塑料挂钩压在墙上”、“墨水吸进钢笔”、“人的呼吸”等。这样,学生通过具体实验的操作,对相关知识点加强了认识,提高了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并从中学到只有通过具体操作,方能从中悟出道理,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信心。

三、小实验的实施

1.紧跟教材,随堂训练。根据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对于课后设计的小实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时间,让学生随堂进行实验。

2.配合习题,同步训练。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推理性习题,可适当配合同步小实验,使抽象习题形象化,推理习题具体化。例如,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弄懂教材作业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连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让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在课后完成“利用铅笔芯制作滑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小实验,找出定性规律,然后解答两个作业题。学生通过具体实验后,答题轻松、正确,并且还能顺利解释一些有关滑动变阻器的应用性习题。

3.课外延伸,针对训练。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做一些典型的小实验,引导学生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结合中心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训练,能收到释疑解难、深化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小实验不是教材的内容的附加,而是编者根据教材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强化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全面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训练,进一步强化相关知识点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实践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以达到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