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初中汉语理论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少数民族初中汉语理论教学研究

用中措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教学现状重要意义有效途径注意的问题汉语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2-092-02

本文以阿坝州为例,对初中汉语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阿坝州一些少数民族学校主要用本民族语言为主,对汉语研究和运用寥寥无几,这不紧紧是学生问题,更是外部大环境所致。汉语使用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使用。即使一些学生自幼接触汉语,他们对汉语理解和运用依旧有限。因此,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从教学理论进行深入剖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进一步推动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现状

在阿坝州教学中,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往往落后于其他学科,许多学生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许多师生对此迷惑不解,一些学生自幼接触汉语,学习效率依然较低。通过课堂细致观察和课下走访得知: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汉语基础水平薄弱,进入初中以后,这种差距逐步加大。汉字是汉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汉字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学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字和汉语差异明显,学习汉语和学习外语没太大区别。许多学生学习汉语多年吗,依旧没有高清汉字的笔顺。许多学生把一个汉字分成两个部分来阅读,即使是简单的阅读也带着浓厚的地方强调,简单的阅读和表达都成问题,更别说难度较高的书写了。汉字里面有很多的同音字、多音字、象形字,学生很容易混淆,这给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带来较大难度。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很少。才能衍生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本地区汉语教学现状差强人意。

二、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找出错别字是语言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验证学生对错别字理解和认识偏差,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不足,以期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自我。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汉语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正确、全面和深入分析汉字,跳出汉语教学效果难尽人意的怪圈。

1.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都是影响学生对汉语理解和记忆。为此,汉语教师要注重对教育理论研究和运用,以期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又快又好推动汉语教学效率提高。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进程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汉语意义重大。为此,教师要紧紧抓住一切有利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汉语,拓展汉语教学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对汉语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3.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客观需求

教学理论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为此,教学理论要贴近不同层次学生客观需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客观需求,多举并存提高学生汉语水平。

4.满足教学需求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用笔记录内容远比用看和看,记忆效果更好。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理论,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求。

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效率的途径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发明和创造百分之二十来源于智力,百分之八十的来源于情商。初中汉语教学彰显着人们特殊情感和闪烁着智力光辉。是作者对人生的、社会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究,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提高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这远比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效果更加。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选择教材内容

初中汉语教材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这促使汉语教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感染学生,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阿坝州这么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藏族和羌族学生比重很大。因此,将一些本民族文学作品引入到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美好情怀。比如:针对教材中的某一作品,作者又独特认识,学生在学习本民族文学作品时,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兴趣更加强烈,学习效果更佳。为此,教材选择上,要注重当地,在讲解时也没必要因循守旧,而要注重详略得当,将教师精讲和学生课下自学有机结合。

2.课堂讲解环节

课堂讲解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为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以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媒体具有的鲜艳色彩、流畅旋律、简单明了的文字有助于将那些静止和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乐趣化,以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丰富学生想象力。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有效记忆。

3.少数民族教师应当考虑学生对汉字理解和运用具体情况,因此,教学目标要恰当,不能太高,以免造成学生畏惧心理,也不能过低,以免起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汉字表面现象,深入到汉字的本质。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学习内容,介绍一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生平事迹,以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喜爱和厌恶大不相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本民族合格汉语文化差异,以期增强民族团结。

四、少数民族地区汉语理论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理论教学任务在于突破传统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要突破知识传授这一单一角色,制定确实可行教学任务,突破传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课中一些内容表面看和理论研究联系不大,但从不同视角入手,都会发现理论的影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感受和深入思考。为此,教师要打破常规,丰富课堂信息,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视野,促使学生自由翱翔于汉语知识海洋中。

2.教师要利用理论来唤醒学生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将这种精神感染每位学生,唤醒学生自主意识,促使学生深刻意识调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关注学生个性

汉语教学要从关注教材延伸到关注学生个性,假如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材讲解,这种的教学无疑是缺乏生机活力的,课外是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课外生活多于课堂时间。为此,教师要将教学由教材过度到关注学生个性,以期推动每位学生茁壮成长,更好的为学生解疑答惑。

言而总之:理论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符合新课改内在要求,同样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少数民族汉语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打造高效课堂,为汉语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新慧;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汉语课堂教学观状调查及其研究[D];新疆大学;2002年

2殷玲玲;试论蒙古族中学汉语教学的现状、对策及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记者蒋夫尔;新疆推进少数民族学校汉语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舒介勋;谈少数民族干训班的汉语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

5宋志端;藏族学生汉语教学刍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6杨甲荣;谈少数民族和外国学生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