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致老年人肾功能指标异常35例临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抗生素致老年人肾功能指标异常35例临床评价

杨盈盈陈艾明

杨盈盈陈艾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519000)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对老年人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老年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需要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用药后检查肾功能,肾功能指标正常者为对照组,肾功能指标异常者为观察组,观察引起肾功能异常的抗生素品种,并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给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年龄明显较高,体重明显较轻,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性别比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老年人肾功能指标异常的抗生素品种以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居多,与患者年龄、体重、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老年肾功能指标异常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129-02

老年人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变、免疫功能下降、合并基础性疾病等因素影响,较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需要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的不良反应也比青壮年严重。肾脏是参与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因此在对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需要注意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品种和剂量,以防药物引起肾损害[1]。我院探讨了抗生素对老年人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老年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1~92岁,平均年龄(76.45±5.73)岁;体重49~82kg,平均体重(63.57±7.22)kg;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8例、泌尿系统感染17例、急性胃肠炎35例、牙周炎10例。同时排除药物过敏、用药前已存在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肾功能指标异常者[2]。

1.2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疾病需要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查肌酐、尿素氮、尿酸等肾功能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分组。其中肾功能指标正常者为对照组,肾功能指标异常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患者85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0.32±5.43)岁;体重54~82kg,平均体重(68.77±6.84)kg;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44例,性别比为0.93:1;给药方式为口服48例,占56.47%,静脉注射37例,占43.53%。

观察组患者35例,年龄68~92岁,平均年龄(81.74±4.77)岁;体重49~75kg,平均体重(60.22±5.32)kg;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8例,性别比为0.94:1;给药方式为口服2例,占5.71%,静脉注射33例,占94.29%。

1.3判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参考值:53~140μmol/L;尿素氮参考值:3.2~7.1mmol/L;尿酸参考值:男性237.9~356.9μmol/L,女性178.4~297.4μmol/L。上述肾功能指标有一项超出正常范围即可判断为肾功能指标异常。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的抗生素品种包括氨基糖苷类22例,占62.8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例,占28.57%;联合用药3例,占8.57%。其中以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居多。

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年龄明显较高,体重明显较轻,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性别比发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给药方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由抗生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肾脏是机体排出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在药物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肾脏血液供应丰富,当肾毒性药物进入血液后,肾脏功能易受到损害,以肾乳头、肾小管上皮等损害较为严重。肾小管的多重吸收功能可引起肾小管部位药物积聚,细胞内药物浓度较高,肾内多种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进一步加重肾损害。此外,具有肾毒性的抗生素药物可刺激机体形成大量的免疫复合物,聚集于肾小球内皮细胞,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重了对肾脏的免疫性损害[3]。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衰退、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也较差,加之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一定程度上引起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因此老年人较之青壮年患者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对老年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方式等。在确定有感染症状,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中性粒细胞超过75%时可选择使用抗生素,并建议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品种,防止因经验用药导致抗生素滥用[4]。抗生素品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感染部位、感染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药敏试验结果、抗生素特性、抗菌谱等。在感染症状缓解或消失后继续给药3d左右,一般不应超过7d。一般临床对于70岁以上老年患者,尤其是其中体重较轻者,在无血药浓度监测时,建议使用正常成人用药量的1/2~3/4。在口服制剂可以控制病情的前提下尽量不采用注射给药。如需静脉注射时将抗生素优先放在每日第一组液体内给药。对于感染症状较严重者,在临床用药时应权衡利弊,在治疗初期给予大剂量抗生素以迅速控制病情,当病情得到控制后,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为代表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乙酰化,再经由肾脏排泄,各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肾皮质分布较高,引起的肾损害以肾小管损害为主,一般不损伤肾小球,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指标异常等,一般在停药后可逆转,但肾功能损害早期往往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因此在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以防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引起不可逆性肾损害改变[6]。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为代表药物,绝大多数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静脉注射给药者,说明静脉给药较之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导致肾功能损害。这可能是与静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入人体血液循环,给药速度过快,无首肝脏过效应有关,故在该给药途径下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更加强烈,起效也更为迅速,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也更大。此外,由于某些注射剂的质量控制不严,存在的杂质过多,经静脉注射直接进入人体后产生的毒性反应也较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华法林、他汀类药物、抗惊厥药和麦角衍生物等存在相互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避免[7]。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肾脏毒性较小,因此在病情适合的前提下,可将其作为老年患者抗感染治疗的首选。在发现患者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时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适当降低给药剂量,并嘱患者多饮水以以加速药物排泄,必要时给予水化治疗[8]。

本研究根据应用抗生素后患者肾功能指标是否正常将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在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肾功能指标异常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1.74±4.77)岁,明显大于肾功能指标正常组患者,提示患者年龄越大,应用抗生素后越容易发生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指标异常组患者的平均体重为(60.00±5.32)kg;明显轻于肾功能指标正常组患者,提示患者体重越轻,应用抗生素后越容易发生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指标异常组患者抗生素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注射,高达94.29%,提示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更容易导致肾功能损害。两组患者性别比无明显差异,提示应用抗生素后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与性别无直接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老年人肾功能指标异常的抗生素品种以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居多,与患者年龄、体重、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潘荣华.本院24例抗生素等药物致肾毒性损害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0~591.

[2]肖莉,刁雨辉.回顾性分析本院抗生素等药物致肾毒性28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3):223~225.

[3]吴兰兰,任晓玲,张泉龙.抗生素致老年人肾功能指标异常244例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3):271~272.

[4]隋玲娟.浅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223~224.

[5]吕海洋,万宏霞.头孢哌酮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131.

[6]席云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2):36~37.

[7]谢映姿,汤丹灵,谢奕如.我院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7):125~127.

[8]向艳琳,彭军琴,黄昕.药物致急性肾功能不全1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