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于积宏

【内容提要】: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存在大量“留守学生”,与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他们的成长令人担忧,在教育上存在问题,结合调查分析现状,谈经验对策。【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课题研究】新时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据调查了解,我县2017年小学14350人中留守学生就有458人,占小学在校生的31.9%,初中6586人中留守学生就有310人,占初中在校生的47%。根据我县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行为、心理等方面现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一、我县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分析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小学的“留守学生”的教育调查,迫于生存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这些“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教育上存在以下问题:1、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形成了隔代教育现象。而这些老人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二次。在家时,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他们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每学期,各地时常发生“留守学生”受到伤害的悲剧。少数留守女孩还不时受到性侵犯的威胁。2、影响学生的性格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在这一时期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祖辈只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孩子,但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顾不到。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使这些孩子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了烦恼,大部分孩子都闷在心里,长此以往,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冷漠、内向、极端的性格。这种性格和情绪上的缺陷,对孩子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留守孩子中往往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不轨行为。3、影响学生的学习:祖孙辈的年龄相差40到60岁之间,这部分农村老人有70%以上是文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无法顾及,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不要饿着,不被冻着,是很多留守老人带好孙儿的想法。由于祖辈对孙辈往往较多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但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即使孩子犯了一些过失,也认为“树大自然直”,姑息纵容,使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有些外出务工者的孩子有“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的想法。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有的孩子学习不够用功,得过且过;有的孩子生性骄横,漠视校纪;有的孩子玩心很重,上网吧、逛游戏厅。二、政府对“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政策留守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学生存在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和严重,我们必须尽快着手解决。一是政府要认真重视,加大投入,有的放矢抓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当地党委和政府要把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除了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还要重视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净化社会环境,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如网吧、游戏厅),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积极和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二是政府要大力支持创办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坚持树立“教学相长,和谐共进,全力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思想,以“留守快乐,寄宿温馨”为目标,把留守学生都集中在学校住宿。同时,应给学校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尤其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使学校能针对留守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三、学校社会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1、创建新的班级机制,管住“留守学生”。动员“留守学生”在校寄宿,建立“留守学生”专用花名册及其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班主任为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代管家长”。“代管家长”职责是:定时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感情,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定期清理“留守学生”生活费用,让孩子少有余钱、绝不少钱;监督“留守学生”学习,对不同学习情况的“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学期末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学生”给予表彰奖励。2、实行“谈心日”制度,促进“留守学生”。班级定期召开留守孩子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3、建立应急机制,关爱“留守学生”。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告知委托监护人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4、重视和家长的合作教育。建议父母外出务工要尽量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社会问题,并不是某个人或单个部门的事情。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地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学生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

相关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对策 课题研究新时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据调查了解,我县2017年小学 14350人中留守学生就有 458 人,占小学在校生的 31.9%, 初中6586 人中留守学生就有 310人,占初中在校生的 47%。根据我县留守学生在生活 学习乃至行为 心理等方面现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我县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小学的&ldquo 留守学生&rdquo 的教育调查,迫于生存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孩子与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这些&ldquo 留守学生&rdquo 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教育上存在以下问题 1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夫妻同时外出打工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形成了隔代教育现象。而这些老人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显得&ldquo 心有余而力不足&rdquo 。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二次。在家时,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给孩子,甚至把变味的爱也撒向孩子。孩子要钱给钱,要物买物,他们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甚至是溺爱放纵。&ldquo 留守学生&rdquo 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护,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水塘中游泳,在鱼塘边垂钓,在国道上飞车,在网吧中沉迷&hellip &hellip 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每学期,各地时常发生&ldquo 留守学生&rdquo 受到伤害的悲剧。少数留守女孩还不时受到性侵犯的威胁。 2 影响学生的性格培养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父母在这一时期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会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祖辈只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孩子,但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顾不到。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使这些孩子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学习或生活上有了烦恼,大部分孩子都闷在心里,长此以往,他们变得自卑 沉默 悲观 孤僻,或表现为任性 暴躁 冷漠 内向 极端的性格。这种性格和情绪上的缺陷,对孩子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留守孩子中往往出现打架斗殴 小偷小摸等不轨行为。 3 影响学生的学习祖孙辈的年龄相差40到60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