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师生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1

浅议师生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王健

教无定法关注心灵激趣互动

——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教师创设活力、高效课堂智慧谈

编者按:课堂教学效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关注的最重要课题,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也一直是一线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个人的能力、素养以及所面对的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浅议师生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王健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使人们能够充分享受其带来的乐趣。而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信息技术自身散发出“神奇”功能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随着课程教学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在学习一门计算机程序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班级内各个学生的能力开始两级分化,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信息技术教学的进行。如何充分认识学生、教师与计算机的特点,从而达到学生热爱信息技术学科的可持性的目标,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比较不错的方法,下面本人就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师生合作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所谓师生合作教学,就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双边活动的基础上,把教和学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在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从这一理念出发,需要改变许多以前旧理念下的不合理做法。

1.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倡导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秩序井然的基础。师生合作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进行教和学。

2.课堂应是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场所,教师的指导、帮助、参与无不有语言的交流,这也是体现师生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一门技术学科,决不仅仅是安排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师生交流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当然,教师在布置交流问题时一定要考虑该问题是否值得去交流,开展讨论是否真正能解决问题,无效的问题、讨论是浪费时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3.兴趣是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天性,设置有趣的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形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每一节课,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起点。

4.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以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是建立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而如果教学中充分考虑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学生个性也是如此,在面对计算机中一个问题可以多种方案处理时,要给与学生足够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才能。而适时的扮演一次“笨”老师,让学生来给老师纠错,此时学生的劲头就上来了,请一位“小”老师给全体学生以及“笨”老师上次课,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也会乐意接受,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培养。

5、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通常可分为教师评价学生和自我评价。比如在网站制作这一节中,学生在教师许可的范围内自主设立主题,自由搜集素材,在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之后,小组合作来完成任务,在最后的作品评价中采用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来实现对作品的综合评价,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