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黄维峰

关键词:德育教育;爱国主义;环保;集体主义;尊重

作者简介:黄维峰,任教于青海西昌市西宁中学。

教育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能仅限于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盲目排斥德育,认为语文就是语文,不该成为政治的晴雨表。语文不是政治的附庸,对学生的思教育、道德冶炼、人格铸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多种教育因素和教育力量的参与和共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段话明确指出了中学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文道统一”是指语文教学和德育的辩证统一,二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笔者将心得体会做如下阐述:

一、融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德育教育更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夏完淳的《别云间》时,可以让学生感悟到“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做出了“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人尽忠报国的情怀,坚贞不屈的精神,让学生明白: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针对学生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讨论,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爱国的行动。又如,在教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及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时,让学生明白热爱和平,远离战争,对他们来说,认真努力读书,让我们的国力强盛,就是最大的爱国方式。

二、融环保意识教育于语文教学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星新一的《喂,出来》时,文中说到,城市的废物和污水本来是排放到海洋里去的,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漂流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海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了。人们把废气排向大气中,以为这样一来就可以飘散得无影无踪,那就是把大气层看作深不可测的洞了。试看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办法,都有一种苟且心理,作者幻想出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可以警醒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再联系实际,谈谈近两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三、融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于语文教学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萤火虫和影子,代表集体中乐于助人的一部分,他们一起关爱弱者,让弱者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最后,影子获得了生命,这也代表着在集体里,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四、融尊重生命意识的教育于语文教学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而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阅读《向生命鞠躬》时,学生在为那小小的蚂蚱震撼之时,教育学生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应该有爱心,爱惜我们身边每个生灵。在授《热爱生命》一文时,笔者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但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挥霍青春,浪费生命。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笔者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应该试着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笔者要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

五、融谦虚上进的教育于语文教学

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阅读好文章,就是和大师对话,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庄子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两小儿辩日》都要求教师要适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活到老学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断进步,受益无穷。谦虚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清醒,品行不入蛮俗,又会为我们创造左右逢源的生存和成长、立业的环境。老师在补充课外知识时可以讲《东周列国志》,其中有个著名的“将相和”的故事,赵国蔺相如两屈秦王被拜为上相,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相如不骄不躁,以国家大局为重,对廉颇发难多番避让,后廉颇终悟,深受感动,“肉袒负荆,自造于蔺氏之门请罪”。又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这些故事和名言,都可以融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谦虚上进的重要性。

六、融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

一个人富有强烈的责任感是有所作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学校的教育。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出现了言不由衷、不负责任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里。如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愿能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让德育教育如隐形的翅膀,让学生的梦快乐飞翔!

(作者单位:青海西昌市西宁中学810000)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