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探究

甲成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农兵小学校甲成文15004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逐年提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需要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信息技术的操作性、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整体能力的提升。本文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生本教育,介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希望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前言:新课改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也增加了教学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注重对学生的激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我感受中学习知识。因此,就需要教师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要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并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加强操作练习,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可以有信息认识和信息应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学习兴趣激发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因为学生的年龄小,学习的主动性上多为主观思想的驱动,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差异性得到体现,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方式上主要有教学情境和生活教学两种。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师在课堂中以知识内容为基础,以问题、演示等方式来构建向对应的情境,以情境来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进行自主学的兴趣。情境教学的应用有效避免了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情况,增添了课堂教学新的活力,有助于思维的激发[1]。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教师创设情境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便于学生有效理解,并形成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学习兴趣;二是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保证情境对学生兴趣激发的有效性,使其融入其中。而在应用时机选择上,就要在课堂教学的伊始或者重点知识教学之前,让情境带动学生思维,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情境的激发下,进行主动的思考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二)引入实际生活

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大多都是成长原因造成的,但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基本相同,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增添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的氛围。引入实际生活的信息技术教学让小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再枯燥,知识的呈现也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获取程度高,还能进行适当的应用,所以就能很好的培养其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认识,避免学生只关注在网络游戏上面。实际生活引入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知识的讲解,将一些实际生活的案例和应用结合其中,这样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变得容易。

二、加强操作练习,设计知识探究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其学习成果和知识表现主要在技能水平上。教师在构建教学模式上就要加强操作练习,让教育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设计知识探究教学过程,让学生可以在教学中有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组织讨论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实践操作,就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认识,让学生有操作的意愿,否则对于贪玩的小学生来说,操作练习很无聊,不愿意参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的主观理解认识可以得到表达,并在交流中有思想认识和思维的发散,想要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就保证了操作练习中学生的主动性,有效组织了探究性的知识学习[2]。讨论交流的组织上,教师要为学生设立主题,并进行问题设计,使学生可以在其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二)应用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练习基本都是学生在进行新知识的理解和探究,所以在耗费的时间上就较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较少。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应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边操作边完善自主学习成果,即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使学生可以从中有操作应用水平的提升。翻转课堂的应用,教师需要注重教学视频的步骤和对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监督和了解。教学视频的步骤要简短,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内容设计要合理,以递进式教学为主,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对学生的监督和了解可以通过教育软件来实现,以软件来促使学生有效自学,了解学生学习成果,并可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教学效果,渗透信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工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构建上要将信息素养渗透其中,以实际应用探究来培养信息意识和责任思维;以创新来培养信息应用的思维和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加强实际应用探究

加强实际应用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引导,不同引入实际生活,是将信息技术知识引入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认识,帮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并在其中有信息安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意识,建立责任思维。

(二)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创新是让学生获得应用思维和能力的主要方式。虽然小学信息技术地进行内容特别基础。但是小学生的想象力和社会中信息技术的普及,让创新环境建设有非常好的环境[3]。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创新应用,也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个性理解表达,养成创新意识,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和思维的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要保证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的策略上,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其次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有实践能力的提升,完善操作练习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最后要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从而提升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曾勇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68.

[2]杨始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22.

[3]王化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