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张媛

湖北省十堰市第五中学442000

摘要:现如今的中小学音乐课授课方式再不像以前一样,只是把一首歌唱会就可以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及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观点的提高,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怎样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教学观念的改变与创新以及如何把音乐欣赏课也能上得让学生开心,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鉴赏能力,是当前所有音乐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观念充满活力

任何人都知道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个人的修养。那么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职责也将是神圣的。对于中低年级的音乐教师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而是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工作中我却时常感到音乐教师的艰难和无奈,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想法。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般说来,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每位教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爱的品格,爱音乐、爱教育、爱学生。教师对音乐的热爱将深深地影响与感染学生。音乐教师对教育的爱,是音乐教师的职业动力,亦是音乐教师的职业魅力,音乐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是爱心的核心。

爱学生是音乐教师爱音乐、爱教育的延续与升华,是更高境界的爱。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特性是爱玩,好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学生的音乐兴趣。因为在游戏中学生充分积极主动,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的训练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

二、教学观念、方法的创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一辈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小学艺术教育这一本质上的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德行,也能增进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也就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音乐教学应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使其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三、如何使音乐欣赏课也能够充满活力

1.合理选用欣赏教材。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实际上,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学生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作品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学生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2)游戏形式。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3)故事形式。(4)表演形式。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二十一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也是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使学生达到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谢嘉幸郁文武编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孙志伟主编《中小学教育》总第55期.中国人民大学,2014,03。

[4]王建新主编湖北《新课程》总第284期,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