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疗效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137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疗效的临床观察

高小平1,2王举2姜洪伟2王永强2

高小平1,2王举2姜洪伟2王永强2

(1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01000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37例行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75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62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的发生。结果: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并且不良反的发生较少,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综合医学【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073-01

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容易被延误而失去诊治机会,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高胃癌治疗的关键。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为了使患者快速康复,需要给患者实施适时的营养支持治疗[1]。胃肠外科营养支持的途径可分为肠道外营养支持与肠道内营养支持两大类。胃肠道外科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近十余年来经多次讨论,目前认为肠外、肠内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各有其缺点,有各自的适应症,可根据不同的病人以及病人的不同病期来选择。胃癌患者由于肿瘤本身消耗等原因,有较为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而且术后创伤大,机体丧失体液较多,术后禁食时间较长,必然会更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所以,术后肠内及肠外营养供给显得尤为重要[2]。因此,下文就我院对胃癌患者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效果的临床观察并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137例行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61.5±8.6岁;和肠外营养组(PN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59.8±7.6岁。本研究均经过患者本人同意。两组均没有其他严重伴发疾病。

1.2营养支持方法[3,4],肠外营养组患者术后采用补充适量液体、电解质和逐渐进食半流质饮食及普食等常规营养支持方法处理,。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1天鼻饲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术后第2天开始滴入肠内营养剂百普力1000ml,输注过程中首先进行适当加温,滴注速度为80—150ml/h,尽可能恒速滴入。患者一般于术后4~6d,允许经口进食。通常术后10~12d,患者无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允许拔除十二指肠营养管。

1.3观察指标手术前后采血检测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变化比较,见下表。EN组患者术后第14天体重高于PN组;EN组患者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PN组。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的比较(±S,g/L)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

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8.6%),包括肺部感染3例、心律失常10例、心力衰竭1例;P肠外营养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29.1%),包括肺部感染8例、心律失常12例、心力衰竭4例;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

3讨论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男性多于女性,约1.6:1,农村高于城市,约3:1,高发年龄为55~80岁,尤以老年人需高度重视。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由于胃的解剖结构整体发生了变化,因此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严重的限制,会出现各种消化系统不良、吸纳容量不佳的情况;再者由于肿瘤本身的消耗,使得体内蛋白质的大量消耗还会导致体重下降,一些维生素缺乏症也有可能发生,导致患者机体负氮平衡。所以即使手术成功也需要患者和治疗者不可掉以轻心,老年人多处于器官功能衰退状态,有些还伴有其他疾病,对手术的耐受力较低。因此,及时提供充分的营养物质关系到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4]。

近年来研究发现,患者长期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容易出现肠粘膜萎缩,肠道通透性增加,引发肠源性感染,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体内组织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引起导管败血症、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5]。相对于肠外营养支持,术后早期及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促进胃肠蠕动的恢复,增加肠道血液供应,刺激肠粘膜细胞的生长,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利于早期恢复;同时,还能为肠粘膜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增加蛋白合成,加速手术口的愈合。肠内营养可以预防肠道菌群易位,减少感染、应激性溃疡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其肠粘膜的屏蔽作用。并且,目前国际上认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可行和有效处理方法。

本组表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对于胃癌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改善和减少常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术后大量及快速输液容易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并发肺部感染。而采用肠内营养方式补充体液,不仅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适时补充足够的热量,有利于预防胃癌患者心肺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在经济上也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担。

总之,通过本文的临床观察,发现胃癌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良好,且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祥红.胃癌患者术前术后的饮食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3;(10)90-91.

[2]冯刚,甘崇志,丛伟,等.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03,24(1):22-23.

[3]刘文,何树松,朱宏,等.9O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3):358-359.

[4]徐丽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10(2):58—59.

[5]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支持的管道途径[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3,11(3):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