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学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1

勤工俭学——学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胡文立

【摘要】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勤工俭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早在六十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

【关键词】勤工俭学;教学活动;必要补充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勤工俭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早在六十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都因地制宜,在勤工俭学上作了有宜的尝试。比如我们茶乡五山,每年春季组织中小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茶实践。一方面缓解了农忙阶段劳动力不足的压力,服务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了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还为学校创造了价值,有效地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

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说来,有五个“有利于”:

1.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明白了是人类用劳动创造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劳动,到处都还是贫瘠和荒凉。学生知道了人生在世是需要永不止息地劳动的。“人不可一日无事。”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父辈的辛劳。使学生对劳动者顿生敬意,也开始对父辈更多一些体谅与关心。他们进一步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内涵,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了。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接受了劳动技能培训。掌握几种劳动技能,是生存的需要。劳动技能越多,生存的空间就会越大。俗话说“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锤炼,为今后漫长的人生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陶冶学生的身心。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大自然,与大自然拥抱融合。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升华和陶冶;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4.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比如,我们五山是全国著名的茶乡,茶叶项目产业是五山经济的支柱产业。五山这个山区小镇除了向外输出劳务外,在家农民依赖茶产业每年仅鲜叶采摘一项每人能增收3000元。但五山地广人稀,茶叶面积较大,仅靠在家的老弱病残劳动力显然是供不应求。到了农忙时节,茶埸更是告急。有中小学生这一支队伍补充进来,解了茶荒的燃眉之急。

5.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我们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生勤工俭学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持之一恒地将勤工俭学工作开展下去,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胡文立(1965~)男,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小学。学历:专科,职称:小学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