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

/ 2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危害及防范措施

张桂英(四平市铁西区财政局,吉林四平,136000)

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料,既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更是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与单位内部管理当局评价财务状况、防范和化解风险、作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着编制基础不实、资产利润数据虚假、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的生命,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严重的。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危害,提出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单位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政府监督不协调、内部监督软弱、社会监督乏力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监督不协调。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经济监督之间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的对象侧重于行政事业单位,而税务部门监督的对象侧重于企业,企业听命于税务。财政、审计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惩处力度。形成单一的管理机制。国家和社会监督未起到应有作用。

其次,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软弱。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内部审计又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企业是迫于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暂行规定》文件精神,不得不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内部审计机构在运行中不能被企业真正接纳,反而受企业排斥。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不能过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处处小心翼翼,对企业违法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

再次,社会监督缺乏力度。当前我国的社会监督主要依靠注册会计师,人们也把注册会计师称为"经济警察"。这主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领导的左右,相对来讲能够公平执法。然而,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生存,挂靠在企业主管部门。在受主管部门委托,对企业审计时,不免投鼠忌器。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被审计单位,业务报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满意度。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为了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丰厚的收入,注册会计师必然会迎合被审计单位的要求,结果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使会计信息失真也成为必然。

(二)会计法不完善

1、我国现行《会计法》法律责任的安排,没有涉及民事责任。而民事赔偿责任对造假者而言,将承担巨大的成本风险,其作用决不是行政处罚所能替代的。况且,《会计法》规定行政处罚金额个人最高是5万元,单位最高是10万元,这对于预期收入几百万,几千万的造假者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发达国家对企业会计造假的处罚十分严厉。我国由于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而引发的民事赔偿案已有多起,从1998年12月中小股东起诉"PT红光到2001年9月北京,上海,无锡三地200多名股民起诉""亿安科技","银广夏",均被法院以"暂不受理"驳回,原因是我国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而难以进入法律程序。

2、新《会计法》在政府会计监管上也缺乏责任风险机制,对实施监管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既不够具体也缺乏操作性。虽然第四十七条对"财政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漏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明确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对监督不作为或监督效力低下应承担什么责任并没有涉及,这种对有责任风险的会计行为实行无风险的监管,监管就很难真正到位。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另外,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会计人员的工资、前途完全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中,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权利得不到保障。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通常为:第一、多列费用,少计收入,甚至帐外设帐,两套帐,截留收入,以达到偷税逃税的目的:第二、少列费用,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第三、高估资产、低估负债,骗取贷款和投资;这些现象也在现实生活中日趋严重,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危害。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的宏观调控。会计信息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数据。其失真会误导国家在宏观决策失误。比如虚增利润,会导致国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时,掩盖了许多经济问题。一旦问题爆发国家不能及时的制定政策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2、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信用危机。虚增利润,粉饰业绩,把资金投入到问题企业,导致了银行、广大投资者和股民的巨额损失,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信用危机。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延缓了它们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3、会计信息失真削弱了国家财经法纪的权威性。会计信息失真实际上使在执行国家财经法纪上打折扣,或者说是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执行财经法纪的力度,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财经法纪的践踏。

4、会计信息失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虚增成本,多列费用,截留收入是企业惯用的偷税漏税手段,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国家每年损失巨额的税收收入,不利于国家以税收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也阻碍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财政部曾多次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得出了我国80%以上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结论。郑百文、银广厦等会计造假丑闻更是接连不断。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为了更加有效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解决上述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强化监督机制,达到齐抓共管。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机关,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同时要赋予给财政、审计查处收缴偷逃税款的权力。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坚决依法处理,并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强化政府监督责任机制。

2、完善会计法规,加强法制约束。今后在会计法规上,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同时进一步修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工作人员规定》等,规范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在执法上,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除给予行政处分外,还要对指使做假行为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有关部门要对违反会计法规需追究法律责任的情节和界限作出详尽规定。完善法制约束,会计人员就会自觉地学习掌握各项会计法规,从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3、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首先,要加强国家的行政干预。各级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进行经常的财务监督工作,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注重提高中介机构人员素质,审验其资格水平和执业的公正性,发现问题要按规定从严惩处。其次,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社会监督作用。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业务监督中,要坚持公正的原则,严格依照国家有关的法规、制度执业,不允许有舞弊行为。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要加速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让这些中介机构互相竟争,以其不断改进自身的素质,提高其信誉,以保证社会监督的良性循环。

4、改善会计人员地位,保证会计人员利益。《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针对当前会计人员利益屡遭侵犯的现状,各级主管部门,财税、审计部门应为会计人员撑腰。对敢于维护财经纪律,按原则办事,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应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而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应作出具体处分,保护会计人员利益。

5、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本职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借助社会舆论力量约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来规范会计行为;二是通过社会教育力量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在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同时,还要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轮番岗位培训的办法,学习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财会知识和新观念,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会计队伍。

综上所述,当前要做的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抵制会计信息失真的进一步恶化,分析其原因,分清主次,逐个解决,在治标的同时为治本打下基础,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