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催化学生的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在质疑中催化学生的思维

夏秀菊

夏秀菊

〔摘要〕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要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的上路,学会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精,问得新,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必须勤学善思,要会观察、善比较。疑问是思考和学习的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疑问”,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地质疑,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切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质疑思维催化

质疑表现为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有疑惑的问题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人们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其质疑,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是创新的开端。宋代学者张载说:“可疑不疑者,不曾学,学则多疑。”因此,“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1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学生上课不敢提出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对老师有畏惧心理,不敢提问或者是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对,引起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只有保护和珍惜学生的胆识和勇气,才能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师、不唯书”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广泛接触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他们中间,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师生情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教师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亲和力”的语言,融洽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在课堂提问中,对于学生不得要领或词不达意的提问,教师应予以积极的鼓励和启发;对于错问的学生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改成文字后提问;对于课堂上不敢提问的学生可让他们在课后问或向同桌问;对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要尽量让学生有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信念,展现学生潜能。

2挖掘教材与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挖掘事物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是兴趣产生的主要源泉。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被激起,他们将会感受到思考的真正乐趣。因此教师必须挖掘教材及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会思考的乐趣。教学中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知识水平设置疑问造成悬念,才能诱发学生思考、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做“至少或最多”应用题时,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现场表演,通俗易懂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

3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思源于疑”,学生对自己所要认识的新知识产生疑问时,才可激起他们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们积极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问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子中产生出来,促使学生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索的欲望,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中。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随意画出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议论纷纷,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的学生也和同学议论起来,老师没有度量过,为什么会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呢?这样,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设置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过去,人们更多的是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通过长期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创造力除了与智力密切相关外,也与学生的个性品质密切相关。因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发现,创造力与智力之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说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创造力发展的潜质。学生的意志品质是制约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情绪的稳定性及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品质,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及意志力。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有错误,也要加以鼓励和引导。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逾越常规,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解决疑难问题,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疑,以及在思考过程中突发的奇想,教师应注意加以保护,不要轻易的加以扼杀。注意在提问、讲授、练习等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耐心的帮助和引导,才有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威县侯贯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