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提升化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浅谈怎样提升化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胡良波

胡良波

摘要:立足于“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这一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新课改下学生学习的角色必须立足于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独特性,在课堂上实现四个转变,即变听课者为研究者,变观看者为参与者,变活动者为体验者,变传承者为创新者。

关键词:学生角色;研究;参与;体验;创新

新课改八年了,多次改了书本、改了考试范围,唯一应坚持的是教育理念。课堂中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而且包括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知识是在充满生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建构生成的。[1]学生是自主的学习活动者,是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基于“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这一课改理念,化学教师立足于现代学习方式应具备的主动、独立、体验、独特等特性,应让学生在化学课堂学习中的身份进行四重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为主角的课堂

一、突出主动性,变“听课者”为“课堂上的研究者”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是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让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责任,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课堂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人地位,教师要甘当配角,且要当好配角。

1.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化学新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学生研究的素材:提供化学史实能让学生寻找到早先科学家们研究的路线,会激发自己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现或创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会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仿真的环境中,激发主体的研究意识;解决化学问题时思维过程的剖析,会让学生在成功、失败的反复中体会到研究的氛围与真谛。

2.教师要在课堂上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研究者。教师往往怕学生学不懂、学不会,总是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贯输,这就是我们教学常常出现的失误。其实相信学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即使问题解决不了也没关系,至少学生参与了研究,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再者,从学习的角度看,留有问题应该比解决问题好得多。

教学实例1:思考与交流《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素材:从课堂上重现科学家汤姆生的阴极射线实验和α粒子散射实验的过程与发现,让学生展开讨论与学习。

思考:(1)射线粒子在电场中向正极偏转;(2)电荷/质量的比值很大(与氢离子比);(3)多次更换材料,粒子性质相同;(4)α粒子“几乎全部穿过”金箔;(5)极少数粒子被反弹了;……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此处充分展现了化学史实的教育功能,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积极地在化学家们的成败中研究、体会,这对于构建他们的经验课程尤为重要。

二、突出独立性,变“观看者”为“合作中的参与者”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特别是化学课程,由于实验多、探究性活动多,合作学习有着独立学习不可比拟的优点。但传统的合作学习往往成为一种形式,所谓的合作,只是人数的堆砌,而非团体的有效组合。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作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合作学习的真正受益者呢?

1.学生学习要有独立性。首先,独立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那么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同虚设,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是一个摆设,而不是合作学习的真正受益者。

2.教师分配任务要有层次性。如何才能让一个个独立学习的个体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呢?教师给出恰当的学习任务是关键:从难度上分析,任务要有层次性,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有自己下手的机会;从操作上看,任务要有多样性,有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有善于繁杂计算的,有乐于动手实验的,有喜欢画图列表的等等,达成任务的手段越是多样化,就越能调动出学生的热情。

教学实例2:探究型合作学习《钠的性质》

在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讨论小结三个环节都按照层次性和多样性细化了不同要求的学习任务。

(1)设计实验: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以下内容,要求各小组设计实验探究。

任务一:钠的物理性质;任务二:钠的活泼性推断;任务三:钠与水反应产物的推断。三个任务具有明显的层次,学生能自发地划分各自的任务。

(2)实验探究:开放实验室,学生根据任务开展探究性实验。合作实验时,学生会有自然的分工,拿仪器、取药品、观察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和协调组织等秩序井然。

(3)讨论小结:以《钠的性质》为主题组织讨论,一人组织发言,一人调整字句,一人文字记录,一人专题陈述。

(4)不同小组中又有呈现组、纠错组、评价组的分工合作任务。

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直接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科学探究激情与冲动,在这种氛围下,每个学生的热情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突出体验性,变“活动者”为“实践中的体验者”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2]

1.化学学科的体验学习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网络下载、生活社区等,积累更多的感性素材,这是提供学生开展体验学习的需要,如果没有素材,体验学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新课程教材中,学习资源极其丰富,如新教材中的众多“信息提示”、“化学史话”、“拓展视野”等等素材,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深刻理解这些课程资源,并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2.化学学科的体验学习要强调身体性参与。化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表达,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教学实例3: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学习中就先设计了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怎样的变化规律的“交流与讨论”,后给出了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信息提示”,接着是学生的“活动与探究1、2、3”最后归纳出结论,整个安排的主体都是学生的参与探究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更主要的是引起他们对更多问题的关注,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等,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期望的结果。

四、突出独特性,变“传承者”为“探究中的创新者”

新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只有尊重个性,才能有所创新。现代的化学学习方式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时,教师应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方法上有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形式上有课内和课外之分,共同点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其中涉及到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解决的问题进行表述和交流等环节。

教学实例4:课题研究实验化学《牙膏及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测》

学生首先是搜集资料,对牙膏及火柴头中成分及其鉴定进行了文献查阅与调查走访。经交流汇总,一致认为将碳酸钙、氢氧化铝、甘油、氟化钠及硫、氯酸钾等物质作为鉴定对象并设计了检验方案,经讨论选出优秀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不能简单的否决,方法的优劣、可行性都由他们自己来判断检验。为了配制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学生们进行了多种尝试;为了实验更简单,学生们改变了书本上建议的实验装置,改用了更简洁的针筒实验。在“探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及其选择运用,完全以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运行,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禁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学生在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环境中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下的化学学习万万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只有让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才能知道河多深多浅,才能学会“过河”,甚至改造河流,必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3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