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活动对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3

早期下床活动对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袁浩

(安州区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265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下床活动对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诊断的68例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为代表(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经随机选择的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取卧床休息)和研究组各34例(早期下床活动),对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6.7天,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2天,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讨论:针对患头晕/眩晕疾病病员采取早期下床活动,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减少住院天数,该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下床活动;头晕/眩晕疾病谱;住院时间

【中图分类号】R741.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043-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earlybedmovementonhospitalizationtimeofpatientswithvertigospectrumdisorders.MethodsThesubjectswererepresentedby68casesofdizziness,dizzinessandvertigospectrumpatientsconfirmedby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6toJanuary2017),Therandomizedmethodwaspidedintothecontrolgroup(bedrest)andthestudygroup(Getoutofbedearly),respectively34.Thefinaltherapeuticeffectsofthetwogroupswereanalyzedandcompared.ResultsTheoveralltherapeuticefficiencyof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05),Theaveragelengthofstayinthecontrolgroupwas6.7days,andtheaveragelengthofstaywas5.2days.Thestudygroupspentsignificantlylesstimeinhospitalthanthecontrolgroup(P<0.05).DiscussionPatientswithdizziness,dizzinessandvertigospectrumwereremovedfrombedearly,canshortenthetimeofclinicalsymptomrelief.Significantlyreducedhospitalizationdays,Themethodisworthpopularizing.

【Keywords】Getoutofbedearly;Spectrumofdizzinessandvertigo;Hospitaldays

头晕/眩晕疾病为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数据表明,近年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头晕/眩晕的定义,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1)美国学者Drachman和Hart2位学者在1972年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①眩晕:是指外界或自身的旋转感。②晕厥:前是指将要失去意识的感觉或黑朦。③失衡:是指不稳感。④头重脚轻:是指一种非特异性的较难定义的状态。(2)巴拉尼协会(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于2009年将前庭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状态和前庭-视觉状态。①眩晕:是指没有自身运动时的旋转感或摆动感等运动幻觉。②头晕:是指非幻觉性的空间位置感受障碍,但不包括现实感丧失和思维迟钝、混乱等障碍。③姿势性状态:是指不稳感和摔倒感。④前庭-视觉症状:是指振动幻觉、视幻觉或活动引发的视物模糊。而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使用的概念:(1)头昏:头部不清醒、沉重压迫感。(2)头晕:头昏+站立、行走不稳。(3)眩晕:头晕+自身运动错觉。

该病主要病因按病变的解剖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系统性眩晕由前庭神经系统的病变引发,而非系统性眩晕由前庭系统以外的系统病变引发,其主要症状为头重脚轻、步态不稳、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可伴恶心、呕吐、耳鸣、耳闷、听力下降等,系统性眩晕是头晕/眩晕疾病谱的主要病因。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了解、难以耐受头晕/眩晕症状,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消极情绪、畏惧下床活动跌倒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实践调查发现,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中枢代偿,缩短住院时间。本文主要选择我院收治的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已排除脑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感染等恶性眩晕疾病),探讨早期下床活动对于住院时间的影响,详细过程如下所述。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的对象为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68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上述病例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个34例。对照组中,男女各为14例、20例,年龄范围为42~78岁,中位年龄为(65±1.6)岁;研究组中,男女各为16例、18例,年龄范围为36~78岁,中位年龄为(62±1.4)岁。纳入范围的研究对象:(1)自愿、主动参加本次调查的患者,对于本次调查活动始终晓有知情权、决定权。(2)我院收治住院的头晕/眩晕疾病谱中的系统性眩晕患者。排除对象的范围:(1)不愿意参加本次调查活动的患者。(2)合并有心理障碍的患者。(3)非系统性眩晕患者及脑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感染等恶性眩晕疾病患者。经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后,若无显著差异,即P>0.05,则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取药物治疗方法:氟桂利嗪5mg口服每晚1次;天麻素0.6静滴1天1次;胞磷胆碱0.4静滴1天1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必要时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嘱研究组早期下床活动,结合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床旁、站立、活动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能耐受的为基准,逐渐增加活动量,详细过程如下:(1)心理指导:将发病的原因、影响的因素、疾病的归转、治疗时间等向患者作详细的说明,提高他们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早期下床活动对于建立中枢代偿机制、促进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消除他们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了解他们内心所需,在合理基础上尽量满足患者要求,提高患者依从性,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下床活动[2]。(2)下床活动内容:首先,当急性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稳定后,开始指导其进行下床活动,活动遵循床旁-坐-站的过程。活动内容包括多个身体的部位(如头部、颈部、肢体),内容包括:抬/低头、转颈、外展/内收肢体等,初始每个部位每次活动时间约为1~5分钟,一天两次,后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运动时间。如患者能耐受,可鼓励开始在室内慢步行走,一次5~10分钟,一日2次,根据头晕/眩晕症状的程度及患者自身感受情况,逐渐增加步行的时间和距离。训练2~3天后,循序增加训练量和难度后,鼓励患者上下楼梯,一次十分钟,一天两次。(3)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头晕症状,可鼓励患者继续活动;如合并眩晕,则应立即终止活动,卧床休息,必要时可临时予以前庭功能抑制剂。

1.3效果评价

(1)对于住院时间的影响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评价:①显效:患者头晕/眩晕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完全能自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②有效:患者头晕/眩晕症状大部分消失,生活部分能自理,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不明显。③无效:患者头晕/眩晕症状无任何缓解,住院时间无缩短,部分患者情况加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天数越短则代表良好,天数越高则代表较差。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采用t检验处理。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资料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2组相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平均显效出院、平均有效出院以及平均无效出院住院时间分别为5.6天和7.1天、6.5天和8.2例、8天和9.5天,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7天和8.3天,组间数据对比后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头晕/眩晕发病机制复杂,疾病谱涉及多个学科。数据调查分析显示,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老龄化的进程,近年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不及时诊疗,轻者可导致症状反复发作,容易引发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大约40~60%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严重者合并脑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感染等疾病,延迟诊疗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和针对性的治疗,是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

在既往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头晕/眩晕疾病谱患者,多建议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辅以前庭抑制剂、改善脑微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稳定细胞膜,减少因体位变化产生的神经冲动对于前庭蜗神经的刺激,使其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缓解头晕/眩晕症状的目的。在本次研究中,在采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结合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中枢代偿机制尽早建立,增加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的几率,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得到患者的肯定。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7天和8.3天,组间数据对比后发现,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头晕/眩晕疾病(已排除脑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感染等恶性眩晕疾病)采用早期下床活动,效果显著,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该治疗方法值得患者信赖,具有临床推广以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5):369-374.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0.05.016.

[2]吴子明,张素珍,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1):187-189.

[3]栗秀初.眩晕的临床诊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5):292-297.

[4]DrachmanDA,HartCW.Anapproachtothedizzypatient[J].Neurology,1972,22(4);3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