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梁芳

江油市中医医院621700

【摘要】目的对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4月期间接诊的78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医护沟通方式分为A组、B组,均39例,B组予以常规医护沟通模式,A组采取SBAR医护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A组医疗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56%)低于B组(15.3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SBAR医护沟通模式有助于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SBAR医护沟通模式;危重患者;效果

良好的医护关系,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医护人员医德修养/实践的具体体现,如果医护人员沟通不畅,就会导致医患纠纷,尤其是危重患者。作为以结果为导向的新型沟通模式,SBAR医护沟通模式是在以证据为基础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目前发生什么、因什么情况导致、认为问题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问题而进行有效沟通的过程[1-2]。本文以我院危重患者为例,运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研究,现以我院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78例,随机选自2018年1月~2019年4月,根据不同医疗沟通方法将其分为A组39例,男性20人,女性19人,年龄23~69岁。B组39例,男性23人,女性16人,年龄25~71岁。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B组采取常规医护沟通模式,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接诊,再由医生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开具遗嘱,最后护理人员根据医嘱为其提供相关医疗操作。

A组采取SBAR沟通模式,如下:①建立SBAR沟通模式,根据该模式要求,以及患者病情特点、治疗及护理目标,制定关于患者的床旁交接班表、病情报告表,在此基础上,构建交接沟通及病情汇报模式,包括状态(姓名、床号、本班病情变化);背景(主诉、既往病史、过敏史、异常检查结果等;评估(氧疗、皮肤及管道、特殊用药及输注情况、潜在并发症等);建议(下一班病情监测重点、防护并发症等),以培养医护人员临床思维模式,使其在交接班、汇报病情时真正做到有效的沟通,确保全面反馈患者病情;②组织培训,成立SBAR实证医护工作小组,安排组织通过授课、病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等形式开展培训,内容包括SBAR医护沟通模式的优势、意义、正确使用方法等,经过定期考核,了解医护人员对该模式的了解程度,针对考核不合格者,进一步强化培训内容,促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运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医疗护理不良事件。②运用本院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评价医疗护理质量(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医疗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A组医疗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医疗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

2.2比较两组医疗服务不良事件发生率

干预后,A组医疗服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1/39),明显低于B组15.38%(6/39),对比差异显著(2=3.924,P<0.05)。

3讨论

危重患者因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医护沟通模式,是护理人员在医嘱指导下完成护理工作,不仅存在一定的被动性、随意性,而且护理人员因缺乏自我判断能力、自我分析能力而难以及时的为患者提供规范护理服务,导致整体护理效果欠佳。

SBAR沟通模式,最开始用于西方国家护理工作当中,能够促使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收集、掌握患者个人完整信息,保证患者尽早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3-4]。研究结果得出,A组整体护理效果优于B组,和文献[5]结果相符,说明SBAR医护沟通模式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医护沟通模式。究其原因如下:①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的建立,可提高医护之间交流的有效性,促使作为倾听者的医生知道、了解护理人员会告诉他什么,因作为汇报者护理人员知道医生期待了解哪些内容,使其汇报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合理运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有助于帮助护理人员在患者整个护理期间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预防医疗不良护理事件。另外,SBAR医护沟通模式能够确保医护沟通渠道的畅通性,使医生尽快诊断患者病情,以指导临床用药;②通过建立床旁交接班表、病情报告表、危重患者交接沟通模式等,一方面促使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病情时及时做出正确评估,并将所收集的信息全面反馈至医生,使其快速诊治患者,保障患者临床安全。

综上所述,SBAR医护沟通模式对危重患者医疗护理质量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性意义,值得优选。

参考文献:

[1]麻俊娜,郭莉莉.SBAR医护沟通模式在外伤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8):136-137.

[2]朱清文,杨源,廖芹,等.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症病人交接班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2):1532-1534.

[3]吴锦芳,林芳,邓凤,等.SBAR沟通模式对ICU患者家属探视焦虑情绪及回访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5):52-54.

[4]姚宏燕,余军玲,陈旭,等.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管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4):190-191.

[5]朱肖,毛平.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5):71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