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BAR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医护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进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麻醉恢复室的200例术后患者及20名医护人员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取SBAR沟通模式,另外选取2018年1~12月进入该院麻醉恢复室的200例术后患者及20名医护人员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采取传统的医护沟通模式。对比两组常见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情评估能力及医护双方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常见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观察组医护人员病情评估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SBAR沟通模式用于麻醉恢复室医护沟通中,规范手术间与恢复室的交接,促进医护有效沟通,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医护人员病情评估能力,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医护满意度高。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麻醉恢复室 医护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护士向医生汇报病情过程中,提高医护沟通满意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7年6月-12月(实施前)我科采用传统沟通方法与2018年3月-8月(实施后)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的数据,比较两组护士使用SBAR沟通方式前后的医护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满意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沟通问题发生率降低,医护人员团队合作增强,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因此标准化沟通模式值得在妇科中推广。

  • 标签: SBAR 沟通模式 医护沟通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的骨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9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护理)和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医护一体化查房 SBAR沟通模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对 SBAR沟通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其优点,最后介绍了当前 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为广大肿瘤科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肿瘤病人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74例危重患者,按照双盲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实施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37例,实施SBAR沟通模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以及专科护理上的质量评分均要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病情危重的患者实施SBAR沟通模式管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值得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SBAR沟通模式在心内科医护一体化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任职的16名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以SBAR沟通模式实施前为对照组,以SBAR沟通模式实施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情改善、知识掌握与护理措施落实评分及各方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情改善、知识掌握及护理措施落实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护护满意度较之对照组而言,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患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医护一体化查房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病情改善、知识掌握及护理措施落实上均有提升,护患满意度也有显著提升。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心内科 医护一体化查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BAR沟通模式在护士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7.3-2017.9护士14例,在交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次考核的护士理论成绩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2个月后护士评分与交班时间显著优于实施1周,实施2个月后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实施1周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士交班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医护之间有效沟通,改善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护士 交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U患儿护理交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以PICU患儿100例(时间所选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本研究对象,以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护理交班中常规管理,实验组则实施SBAR沟通模式管理,分析2组PICU患儿护理交班的结果。结果实验组交班问题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其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病情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U患儿护理交班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干预,可有效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增加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PICU患儿 护理交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BAR沟通模式下护理交班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模型,结合我院现有护理交班表格式,设计SBAR标准化护理交班表,开展培训并采用该表进行护理晨交班。结果比较该交班表格使用前后接班护士对交班内容的掌握程度72.7%,护士晨交班质量81.8%,护士对晨交班的满意度,使用后较使用前提高至90.9%。结论在晨会中采用SBAR标准化护理交班表进行交班,能促进交接班护士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接班护士对交班内容的掌握,以及护士对晨交班的满意度,还可以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bar 交接班 护理交班表 护理晨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按SBAR沟通模式要求交接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SBAR沟通模式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缩短交班时间,提升不同层次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能力、判断性思维和表达沟通能力。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血液内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度,减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提升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血液内科 交接班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班模式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科室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根据SBAR的交班模式,制定并建立眼科的交接班流程,规范护理交接班的内容及过程。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对比前后护士的工作实践情况,护理交接班的遗漏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护理交接班的内容和流程,有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护理重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SBAR沟通模式 交接班
  • 简介:摘要:该文通过分析SBAR沟通模式的起源、发展及特征,总结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现状,发现SBAR沟通模式的优势,从而使护理人员能更好掌握患者病情,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增加医护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促进医护和谐,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最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护理交接班 满意度 医护关系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E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工作的护理人员24例和600例EICU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沟通,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工作的护理人员24例和600例EICU患者为观察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沟通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83%低于对照组的6.33%,观察组的诊断和病情、治疗、异常化验结果、护理要点、存在风险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EICU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EICU 护理交接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SBAR沟通模式对提升ICU患者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将本次100例研究对象选择为于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ICU患者尽心安全管理时,采用全程SBAR沟通模式,能够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一定的提升。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护理满意度 护理风险事件 重症患者 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SBAR沟通模式对急诊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提升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20例急诊科护士作为观察对象,依照不同带教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和观察组(常规带教联合SBAR沟通模式),各10例,比较带教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急诊护士,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联合SBAR沟通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考核成绩,增强他们的岗位胜任能力,有推广价值。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急诊护士 岗位胜任力 提升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创伤骨科病区医护一体化微信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2017年6月采用传统医护分开交接班模式。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采用SBAR沟通模式,在病区创建微信交班群,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每日责任护士在床边交接班后在微信群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微信交班,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将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自我评价、患者满意度以及平均交接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经过调查结果显示,在病区医护一体化微信交接班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自我评价、患者满意度均得到了提高,平均交接班时间缩短至36±3.7分钟。结论在医护一体化微信交接班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医生与护士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即时性,提高医生对护士满意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以及沟通表达能力,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SBAR 医护一体 微信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 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112例骨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56例)和实验组(56例)。实验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查房联合SBAR沟通模式,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的各项相关评分。结果 经过数据对比可以获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各项护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骨科 护理方法 医护一体化查房 SBAR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BAR沟通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 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情绪状况、满意水平、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情绪状况低于对照组,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住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 SBAR沟通模式效果确切。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