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赵娜

赵娜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611130

【摘要】目的:分析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在自我效能理论的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精神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理论及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自我效能理论;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原因未明的重症精神疾患,患者具有情感、思维、感知等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且病情反复发作,多次发作后可致病情加重。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且发达国家的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1]。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因素等有关。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护理以帮助患者回归社会。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提高的人可以建立自信心,能够竭力寻求以实现自己的目标[2]。因此本研究就自我效能感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0例。常规组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22~52岁,平均(35.6±2.1)岁;病程1~8年,平均(3.5±1.6)年。干预组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36.0±2.3)岁;病程1~8年,平均(3.5±1.6)年;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3]:符合该症状的诊断标准者;自知力障碍但是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够进行沟通者。排除标准: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以及非成物质导致的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入院指导、健康宣教、生活指导等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护理评估:①患者入院后评估其现病史、既往史、成长史以及家族史;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排泄、睡眠等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患者的角色功能、人际交往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②护理诊断有思维过程紊乱;对他人或者自己有暴力行为,可能与精神运动兴奋性、妄想、幻听有关;自知力缺乏,对药物有恐惧拒绝合作;感知障碍、睡眠形态紊乱;生活自理能力差且有怪异行为;与社会隔离,可能与情感障碍有关。

(2)康复护理:①安全性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若有冲动、易激惹、暴躁的患者应该另行居住以免伤害他人;医务人员在凌晨、中午交班时应提高警惕,并加强对患者的巡视;病房时常勤查勤修锁好门窗。②饮食护理,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并使患者参与制定饮食计划,每周进行一次体重监测。③睡眠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干净、温湿度适宜的病室,夜间巡视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以防其闷头假睡。④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料理,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协助做好卫生护理。

(3)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的事件的自我知觉、自我控制能力,其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体在进行某活动时的功能的发挥;自我效能感是对未来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的指标,可以在特殊的环境下发生改变。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可以通过向患者授权进行自我管理,与其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助性的关系,医务人员辅助进行护理;组建康复护理小组,针对患者个人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以及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转变护理行为,从日常日常的护理管理转变为患者主动管理,适当的给予患者鼓励、表扬、奖励以提高其积极性与自信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可行的分阶段的行为标准,使患者逐渐完成并从中获取成就感,以便于增加自我效能感的体验;在护理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BPRS)表进行评估[4],共有7级评分法,分数18~126分,分数越高病情越重。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t检验、χ2检验对比。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干预后的精神症状评分

干预后,干预组的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表1)。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有差异,*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表现为行为怪异、思想障碍,因此造成了社会的极度偏见甚至将其与社会隔离,在某些程度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5]。本文通过使患者建立自我效能感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我管理,护理人员也应该从旁协助管理,比如对于妄想症的患者应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加强观察病情,不否认患者的行为并与其进行治疗性的沟通帮助恢复自知力;兴奋状态的患者需要进行有效地控制;对于不合作的患者应该严格执行医嘱并耐心劝导、督促其用药。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成,也提高了认知力水平,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精神症状,使其能够尽早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卫敏,鲍文卿,曹飞芹,梁光美.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11):1035-1036.

[2]徐敬文,吴应洪,黄永烽.自我效能理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22(04):392-393.

[3]荣建萍.自我效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26(15):2327-2329.

[4]房玲.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31.

[5]杨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价值[J].双足与保健,2017,26(0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