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临床实习生岗前教育和培训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做好临床实习生岗前教育和培训的体会

覃东红

覃东红(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湛江524002)

【关键词】临床实习岗前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271-02

我院是一所拥有上千床位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同时又是一所教学医院,每年有大量的临床实习生来医院实习。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是医学生成为一名称职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因此医院对临床实习生教学工作非常重视。但是医院日常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非常繁重,往往使教学工作不能得到很好地实行,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临床实习生的岗前教育和培训工作,本文就此谈谈个人体会。

1岗前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全身心投入实习。从紧张的课堂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习,学习环境的变化,容易使实习生形成松的思想。对此,医院

带教老师要及时地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认识,端正学习态度。要让实习生明白,临床实习只不过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课堂学习的终结,而是一种延续,只有在实习阶段加倍努力学习,练就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才能提高自己今后的社会竞争力。实习生来院后,对医院的环境不是很熟悉,一般很难立刻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实习中,这种情况下,科室和带教老师要主动关心他们,向他们详细介绍医院的总体概况,以及本科室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特点,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了解他们生活安排上有无不适应,并帮助解决一些生活困难,使他们安心进入临床实习。

强调纪律,明确行为规范。临床实习在做好实习生思想动员的同时,还要有一套铁的纪律来确保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临床实习阶段恰逢考研和联系工作的时期,许多实习生因担心就业,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考研准备和找工作上,实习生容易出现组织纪律差,不重视临床训练,不服从管理等问题。因此,在进入实习前,带教老师必须跟实习生强调实习纪律,讲解医院和科室的规章制度,并明确行为规范和违规处罚条例,要求做到有事请假,上岗要衣帽整洁、举止端庄等。另外,带教老师还应帮助实习生摆正实习与考研、找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临床实习是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重要阶段,过度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削弱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将不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临床实习也是对学过的医学理论知识温故知新的过程,对考研有很大的帮助。

注重医德,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一名医务人员良好形象的体现,对协调医务人员与病人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今医患关系依然紧张的情况下,自觉提高医德水平,取得患者的信赖是每一名医务人员的当务之急。但是,良好的医德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实习生进入医院开始就将医德教育首位,使他们懂得自己的责任是和病人的权益相连的,医者的良好形象是要用仁爱、才能和血汗来塑造的。另外,医疗是一项处处充满风险的工作,实习生初次直接参与医疗实践,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如病历书写、医疗操作等,培养良好的医德虽然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但无法完全避免,带教老师在实习生第一次直面临床前要告诫他们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要学会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熟知相关法律、法规,如《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规范》等,并按有关规定执行,避免医疗纠纷发生。这样,实习生才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2业务技能培训

强化基本技能掌握。采集病史、体格检查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详细充分地询问病史及准确而规范的查体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影像学、检验学等对临床诊断提供了多种手段,但是良好的体格检查基本功和技术在抢救危重病人时显得非常重要,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有关信息,及时进行抢救工作。书本上关于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判断都有详细的描述,但一些体征的判断还需要在临床上不断揣摩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所以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让实习生对病人多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不要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对实习生来讲,只有多听、多看、多做、多体会才能提高实践能力。带教老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实习生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例如各种医疗文件的规范书写,以及换药、清创等操作。对一些难度较高的操作,带教老师示教的每一步操作都要准确、规范,讲解要详细到位,鼓励并安排实习生多参与门诊和急诊的小手术操作,只有在亲临其境的氛围里,实习生才能训练出扎实的基本功。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我们处在一个人与人交往的社会当中,没有沟通,我们将无法生存。对于一名医务人员来说,在每天的诊疗活动中都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流,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医务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例如药物过敏情况,患者本人清楚,如果医务人员在询问病史时没有深入了解,就可能会使用了不应该使用的药物,造成发生过敏反应。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业务技能,因此在实习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生,往往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在与病人的沟通中,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带教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专题讲座、模拟角色沟通等方式进行沟通能力的培训,使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沟通技巧,逐步增强沟通能力。

总之,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岗前教育和业务培训的紧密结合,使实习生迅速进入角色,将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加深了实习生对医疗工作的认识,真正提高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