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导入技巧,让课堂“活”起来--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优化导入技巧,让课堂“活”起来--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

胡巧娜

胡巧娜(宁波市宁海县桃源中学,浙江宁波315600)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088-02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增添课堂活力,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体会出发,总结了课堂导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一步阐述了五种课堂导入方法及导入时的注意点。

关键词:课堂导入;兴趣;方法;注意点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乐意听,并非易事。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较强,但课时量很少,一般是每周一课时,教师与学生接触沟通的机会很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时常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对教学内容毫不重视,整个课堂缺乏活力而苦恼。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如何在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无向注意变为有向注意,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切体会到,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首先要开好头,也就是要有成功的课堂导入,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就会“活”起来,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在一节课开始前,学生可能还左顾右盼,沉浸于课间活动的兴奋中,甚至于有些学生只顾埋头摆弄座位上的鼠标和键盘。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于教学内容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巧妙地应用课堂导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兴奋点及时转向教师、转向学习内容。

(二)提示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课时量极少。因此,学生应该珍惜这难得的一堂课,教师更应该努力让学生的这种期待得到价值体现。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学习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三)做好铺垫,建立知识关联。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知识连贯性也强。部分学生总是抱着听不懂做不好的想法,特别是课与课的间隔时间一长,在上新课前可能已想不起上次课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该学科产生“敬而远之”的心态。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以旧引新”,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达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减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的思想障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步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索当中。有了好的开始,学生的自信心足了,参与课堂的热情也会提高。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心态自然会不断改善,从而增强课堂效果。

(四)沟通感情,营造课堂气氛。

不少信息技术教师时常会抱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太少,很难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其实很多时候方法更重要。既然我们没有足够多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就更要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从课堂的一开始就下足功夫。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身心放松,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有兴趣去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要从如何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上出发,使与教学无关的活动迅速得到抑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以下五种典型的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大纲式地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种直奔主题的方法能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志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很快进入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讲、练、讨论、作品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不断强化和巩固重点,使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使用frontpage创建站点时,教师可直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展示学习目标:①掌握创建站点的方法;②熟练规划文件的存放结构。这种直白的导入方法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强的导向性,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对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也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二)温故导入法。

教师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这种导入法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结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酝酿,对于构架整体知识体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作品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Word软件入手,对比两个软件的界面构成,让学生找出相似和区别的地方。这样做,学生能很快的熟悉Powerpoint软件,并能更快更好地使用这个软件。

(三)情境创设导入法。

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领悟,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的主题中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中只有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情境,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故事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导入法对事例的选取要求较高,并不是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能找出最合适的例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注意这方面素材的积累。在教学中发现最为妥当的例子,就可以大胆使用,但不可生搬硬套,使事例缺乏说服力。

例如学习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排序时,教师可先与学生讨论并展示出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食物,并了解它们各自包含的营养成分。为了更好的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教师让学生帮忙,快速准确地比较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学生忙的不亦乐乎,但教师早已得出结论。在学生疑惑而又期盼的神情下,教师趁机解惑——用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和排序功能来解决,从而引出新课。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也很活跃。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探究行为先产生,然后自然导入新课的一种方式。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既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注意旧内容的复习和过渡的自然,又要对新知识做出概括性总结,以问题形式进行表述。而且问题在提出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富有启发性和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学习OE通讯簿管理时,教师可先提问,“上一课我们学习了OE软件管理,我想问问大家,记住老师和同学的EMAIL地址了吗?看看谁收集的EMAIL地址最多?都记载在什么地方?”(等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继续,“老师可把大家的地址都记住了,能很方便的给你们发邮件,信不信?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做的吗?”在学生好奇和期待的神情中给出答案,引出新课,问题就这样在启发、思考、验证中得到了回答。

(五)趣味导入法。

赞可夫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猜谜、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计算机安全使用道德时,由于涉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教师纯粹地跟学生讲相关知识点,会显得很枯燥,学生听的兴趣不大,自然就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用相关计算机病毒引发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看法,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安全和使用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三、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时的注意点

信息技术教师们都深知课堂导入对整节课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导入中丝毫不敢马虎。可有时,费尽心思设计的课堂导入却收效甚微。课堂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对症下药”,设计巧妙合理的课堂导入。根据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导入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知识实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切忌过深、过难,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二)课堂导入应生动新颖,对学生富有吸引力。

教师在导入时要着重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避免唱独角戏而忽略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力求富有趣味性,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课堂导入应简要概括,对学生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导入时要掌握好时间,一般以3至4分钟为宜。导入力求简短明了,对学生有所启发。

(四)课堂导入应有科学性,引用材料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的原则。

教师只有运用了正确的观点、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才能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优化导入技巧,就是给课堂增添活力。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赖新元,《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赖新元,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10-1

【2】吴松年,《有效教学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5-1

【3】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1

【4】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