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刘庆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刘庆冰

刘庆冰

格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100190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每一个组织都是以人为最小的组成单位创立,并由人作为管理着。人是企业发展中关键的决胜因素之一,通过激励的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化的潜能、提升员工工作满足度,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而这正需要企业管理者能够因人而上的实施激励,提高员工归属感与责任感,自发性的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价值。

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管理;运用

1激励理论的概述

1.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工作动机,具有代表性的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其中马斯洛研究发现,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且,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往往是由低到高的,只有当某一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需求才会出现,当多层次需求均未能得到满足时,先满足迫切需求。而赫兹伯格则认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大多与工作内容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薪酬待遇等,如果保健因素能得以满足,则能很好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另一种则是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大多与工作内容本身相关,比如工作挑战性、工作成就感、工作努力得到领导或同事的认可等,如果激励因素能得以满足,员工则会更加积极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1.2过程型激励理论

此种激励理论就是借助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之间作用,进行更有效的动态激励。弗鲁姆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某一个特定的激励体制也需要取决于制度可行性的满足程度,同时也要对其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对激励制度的发挥。所以在当前对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应用环节中,更应该在实际情况上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广大员工的工作兴趣进行更有效的提升,确保激励体质的公平性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1.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使人的心理和行为由消极转变为积极,以有益于组织运作和发展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斯金纳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对某种行为的强化(肯定与否定、奖励与惩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是否会重复发生,所以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对企业而言,正强化就是肯定和奖励企业需要的员工行为,以让员工能保持和发扬该行为,比如发奖金、升职、表扬、改善工作条件等,负强化则是否定和惩罚企业不需要的员工行为,让员工的该行为少出现或不出现,比如扣工资、降级、批评、处分等。

2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2.1员工缺乏竞争意识

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员工有效及勤恳的工作,而企业内员工的工作内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能让员工能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是需要员工榜样力量的。企业员工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是有助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更是实施激励手段的前提条件。员工之间缺乏竞争意识,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未营造良性的竞争工作环境,致使员工仅限于基本完成本职工作没有产生出色完成的念头;另一方面是因为员工自身并没有长远的目标导致,未能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再学习;最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过分的和谐,造成大面积员工都有得过且过的大锅饭工作心态。

2.2不健全的激励体系

管理者长期在企业中诸多事务处理,未能够在实践中将已施行的激励政策再上升到理论层面,制定出事宜现阶段的激励理论再指导企业实践,引导员工行为。不健全的激励体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励手段过于单一,有些企业过分注重物质激励,看似充分满足了员工的生活需要但最重要的是忽略了员工内心的精神需求,造成激励的效果和时效都比较小;二是倡导企业内绝对的公平主张,员工的心理公平感知是最难以衡量的,若是给予每位员工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在管理上实际就是一种很不公平的政策,因为企业员工工作内容、难度、工作量等需要付出的精力是不一致的,无法用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

3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相关优化对策

3.1建立系统性更强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理念的科学化建设,可以确保企业文化更有效的走进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方式也将对管理体制核心理念进行更充分的体现。但是在对制度进行运行的环节中,不能对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连接,所以在此环节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有效建立,也可以对文化建立的环节中,实现对员工的积极引导,帮助员工向着更为积极和团结的方向进行发展。同时在文化建设环节中,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以实现对员工工作热情的有效激发,帮助广大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中收获更大的效益。因此在对企业文化进行建立的环节中,不仅要加强对口号标语和行为规范的完善,还应该加强对价值理念和物质保障的制定与完善。

3.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因为物质需求是人的第一需求,也是基本需求,加上大多数员工处于岗位基层,经济收入来源比较有限,所以物质激励成为了诸多企业管理者的首选方法。但是物质激励并非唯一的激励方法,上文对单纯物质激励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可以发现,员工是“社会人”,除了对物质有需求外,还存在对精神上的需求,所以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多地从“软件”上下功夫,比如改善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员工的成绩和努力加以肯定、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和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等。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达到更好激励员工的目的。

3.3注重激励的过程及程度

激励手段单一会造成员工的适应性懒惰,同样的激励过程和程度的唯一标准也会令员工无法长期的感受到企业的激励政策。企业应当在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时期员工的心理需求下,详细的优化激励模式,实现对不同时期下员工投入不同的激励方式,保证员工在此下能将自身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达到长期有效的激励效果。另外,对员工实施的激励程度也是要把控的,既不能完全按管理者主观偏好也不能完全纵容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制定激励模式时,首先是要以企业发展的情况为前提对员工主需求有针对性的满足,才能实现员工积极奋进且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3.4及时的激励反馈

从斯金纳强化理论中可以发现正负强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而不及时的激励反馈会削弱正负强化的效果。比如,针对销售人员而言,奖金或提成发放不及时,起到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而如果通过当天或现场颁发奖金或提成,则能对员工构成更加正面的强化作用。另外,员工总是带着情绪来工作,而这种情绪在一天中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正面情绪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负面情绪则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如,员工遇到不顺心的事后,情绪处于低落状态,无法静心工作,这时在经过企业管理者的表扬或肯定后,情绪立刻恢复,便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所以,企业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员工的状态,通过及时的激励反馈来调整员工的情绪,让正负强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结论

综上所述,对现代企业管理而言,激励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细化,在企业把人才看作无形资产的同时,如何合理运用激励措施成为了诸多企业管理者思考的内容。只有通过激励措施来引导和诱发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使其从被动工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工作和富有责任心、创造力,将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进行有效结合,确保两者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真正实现双方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郑向阳.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07):75-75.

[2]王越.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新经济,2016,8(25):109-109.

[3]石强.探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4,6(01):142-142.

[4]王舰.论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经济管理,2016,1(1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