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初探

陈霞

陈霞(平潭第一中学福建平潭350400)

摘要:史料是人类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信息、材料、遗产,它是高中学生历史课堂上学习历史最直接的客观依据和物质基础,能帮助历史老师创造更有气氛的历史教学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在多年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渐了解到史料实证在课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开始深度探究史料的教学方法与解读策略。

关键词:高中史料;教学方法;解读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0-161-01

历史是严谨的,历史课堂学习必须要是真实客观的,而现有的历史教材学习篇幅较为有限,无法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到历史,教师通过课题《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和解读训练的初步探究,提升高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争取做到有效教学。

一、高中史料教学概述

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历史学习强调真实性、客观性,但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无法通过直接接触和观察来进行了解,此时,要想真实客观的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就需要借助史料结合进行历史学习。首先历史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史料选择可以从教材中原有的材料、历史著作中的材料中寻找,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材增添了许多内容,无论哪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有当做史料,且可供史料严谨度高、内容丰富,图片、文字的穿插提高了历史的学习趣味,让历史学习不再枯燥。教师如果要在历史著作中寻找史料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史料的真实性,防止史料的误用、滥用,历史著作量非常大,教师在选择史料过程中一定要同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选择正确有利的史料进行学习。此外对网络资源中的史料择取教师一定要注意甄别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选择相对客观的史料。

选择史料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来说固然重要,但教师在课堂的史料教学方法的作用同样也不可以忽视。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效果也因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和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史料解读方法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就是史料的分析教学法以及史料归纳解析法。

二、高中史料教学方法分析

大部分的史料记载方式为文字形式,因此在教师选择合适的史料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文字史料,抓住文字史料记载中的重要点,对史料进行深化探究学习。教师在史料分析解读开始之前要教授学生解读史料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抓住文字史料中的重要点,而后严格督促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史料的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正确的解读历史。

《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的初步成果认为,史料的分析解读可以分为提取信息、描述现象、分析成因、揭示结果四环节。提取信息第一步是“读”:读懂、读透、弄清材料。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包括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这样解读更显思路清晰明确。第二步是“解”:一是解析材料,从中找出与所设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或关键信息,可从材料内容本身、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二是区分开客观性表述与主观性认识,即能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三是提炼出史料的历史主题或核心观点,体会作者意图。如2017年全国卷: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其所设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分)

就这道题,先读史料,理解其所用史料是“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其结论是“近代民族主义形成”。再解析出关键词“启蒙思想家”“民族思想”“专制之下”“平等”等,由此可从材料中解析出如下答案:“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再联系所学知识可推导出“《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等。

至于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也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史料类型,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其解读方法。

三、高中史料解读策略分析

高中历史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学会解读历史材料的方法之外,还要对解读后的史料进行归纳其解题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高中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史料解读策略可以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多维度进行构建。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一课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先确定其发生时间,这就从短时段、中时段、长时段的国内外政治国情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原因、目的;可从欧洲地域的区位优劣势及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来明确其发生地点的特性;了解其中历史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可从其社会地位、阶级属性、个人经历、思想主张、主要作为、前后变化等进行认识,从而透过史料表象挖掘历史事件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点明马克思主义出现的必然趋势;最后辩证评价“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一历史事件及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去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应用和推动,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小专题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联系起来学习等等。

这样对史料进行整体的归纳解读,形成有章可循的某一类型史料的解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结构,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

以上是对《高中史料教学方法与史料解读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初探,切实落实史料教学,加强解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训练,这是应对高考全国卷的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小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之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

[2]田立刚.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与解读[J].教学动态,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