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和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关于阅读和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殷艳华

殷艳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黑旺中心校孤山学校255100

摘要:语文学习对学生要求的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否则语文文本中的文学形象就失去了典型意义,这种“一文多解”的局面也促使学生多读多思。语文的学科特点性更应体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局面。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模式都是各具特点各有千秋的。

关键词:阅读习惯课堂呈现方式语文学科特点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两千年之后的我们在继承学习了那么多优秀的知识经验后,会怎样对待我们的语文课堂呢?我想谈一下我从教十几年来积累的一点看法。

一、阅读是学习之源,立教之本

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语文,是人类文化精华的提取物,是传播社会文明的主渠道之一。我们知道:语文学科不同于历史学科,历史发展的轨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摆在那儿;语文学科亦不同于物理、化学中的公式,理性的让你只能遵循它的规律办事。相比较于它们,语文学科本身则存在太多感性的成份。对待同一文本,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因为每个人的独特感受和生活体验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苏轼的一句诗诠释语文文本的多元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可以用那句人人皆知的名言来诠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语文学习对学生要求的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否则语文文本中的文学形象就失去了典型意义,这种“一文多解”的局面也促使学生多读多思。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又该怎样面对现代科技的更新?怎样才能将二者同时展现在学生面前?是给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语文体系,还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巴金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到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阅读!阅读!再阅读!这无疑是上面几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二、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应体现于“千江有水千江月”

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讲究其艺术性和有效性。一节课,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多少个新字,记住多少个词语,就可以了吗?德国的哲学家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也就是说,课堂并不是知识传授的唯一场所和终极场所,而应是让学生产生问题的摇篮。陶行知语:创造始于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怎样解决这更多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一旦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的意识加强,他们就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这一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必将使他们穿越知识的迷雾,走向成功的彼岸。

在我国,曾经learning(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式的学习,培养了一大批唯命是从的人,他们仿佛是工厂加工制作出来的一批批机器人,只有安排,才有行动,身体的活动权听命于某人的管理。这样的人,不管是学习和工作,主动参与的意识都很薄弱,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所有人齐步走的状况是与现代这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不相匹配的。正是当时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充满好奇的小脑袋再也提不出问题。没有问题,如何有思索的过程,又如何在思索的过程中有具体的操作、模拟,又如何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

去年,2011年的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第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精彩的报告,十位授课教师各有千秋的课堂,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整个研讨活动中展示的11节课,让我真切领略了语文课堂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呈现方式,他们的课堂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

所以我想说,语文教学不需要一个固定的模式。当前,各种教育模式、教学理念风起云涌。这些模式和理念让人有了明确的模仿目标,加快了新教师成长的步伐。但这些模式和理念也让人迷失了自我,掩盖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一味地模仿,就丢失了自我;自我的丢失,就忽略了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具有鲜花般生命的孩童。他们每个人的认知、情感是不一样的,我们又怎能用一种模式、一套理念束缚住他们飞扬的思想、绚烂的生命!

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整体素质和个别差异性,制定适合自己的授课方案和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语文的学科特点性更应体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局面。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模式都是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这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想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积极参与与独特体验的过程。一切学习活动无不是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牵引着他们在语文学科中走的更远更深。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不使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的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既然我们的手中操纵着未成年人的命运,那么,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让我们帮助年幼的学生们建立起最完美的习惯:终生阅读的习惯。也让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打造属于自己的课堂:理念和模式是我的借鉴,我的课堂我做主。

参考文献

1.(德国)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2.(中国)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3.(英国)洛克《教育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