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对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早期活动对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谭国珠陈艾陈奕芬

谭国珠陈艾陈奕芬(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212-02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82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91例和对照组19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患者术后实施早期活动,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腹部并发症、肛门排气、排便及非手术切口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早,两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进行早期活动,能有效地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部并发症发生,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而且非手术切口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缩短住院时间,患者满意。

【关键词】早期活动妇科术后胃肠功能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人性化护理服务逐步深入,健康教育实施,早期活动对疾病康复非常重要,对于妇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越早,进食时间越早,有利于通过口服途径增加营养,加快切口愈合速度,降低切口感染,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1]。但大部份患者由于术后体虚,家属拒绝患者早期活动,或患者本人因伤口疼痛不愿活动,致使患者出现术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非手术切口疼痛的发生,致使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延长,增加术后的痛苦,为了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笔者根据自已在妇科工作的实践,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临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方法及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本院妇科手术382例,均为女性,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1例。对照组年龄14-56岁,平均年龄(31.4±2.78)岁;子宫肌瘤65例,卵巢肿瘤61例,异位妊娠47例,输卵管阻塞18例。实验组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1.9±2.90)岁,子宫肌瘤64例,卵巢肿瘤63例,异位妊娠49例,输卵管阻塞1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术后镇痛、合并症,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术后平卧或去枕平卧6-8小时,术后第1天开始;每班巡房时指导患者在床上多活动,对异常症状及时进行护理。

1.2.2实验组对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实施过程如下:1)减轻焦虑情绪落实健康宣教,做好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与患者接触,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术前准备、手术相关知识,态度诚恳,宣教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拒绝活动的危害,让患者、家属主动、积极配合,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叮嘱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让患者和家属知道早期术后活动对康复影响;2)早期术后活动:观察术后患者腹部并发症,非手术切口疼痛:肩部、膈下、肋间、腰部疼痛,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术后回房可指导做术后康复操,主要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双臂外展活动,屈腿运动和抬腿运动,一般3-5min/h[2],进行肢体屈伸运动,同时可分别协助屈肘、屈膝,力量亦可达到使同侧肩胛部、臀骶离床抬高,每天3-4次,10min/次,避免局部受压过久,全麻醒后或腰硬麻6-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或协肋翻身。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半坐卧,双手按住腹部(腹部伤口两傍),然后再用胸腔压力作有效咳嗽、咳痰动作,以锻炼肺功能,每天4次,15min/次,鼓励患者主动翻身,每2h1次;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后,在家属及护士协助下可在床边行走及室内行走;平卧时,指导患者每天按顺时针按摩腹部10次,10min/次,促进肠功能恢复。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非手术切口疼痛、肛门排气、排便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x2检验。

2结果

2.1术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术后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表1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x±s,d)

组别n排气时间排便时间

实验组1912.05±1.183.15±0.25

对照组1913.20±0.285.24±0.28

t6.0336.59

P<0.05<0.05

2.2术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呕吐及非手术切口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3.1术后患者发生腹部并发症,影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非手术切口疼痛等等情况,在于麻醉后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使术后内脏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胃肠动力抑制,致使患者术后出现腹胀、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慢。研究显示[3],腹部手术的创伤引起腹部交感神经受刺激,使肠道神经及轴突的膜特性丧失,神经末梢必须停止物质运送,递质从变性的轴突中丢失,神经末梢失去重新摄取肠道神经的技能,使胃肠道平滑肌处于一种舒张的相对静止状态,一般需术后48-72h恢复正常蠕动。疼痛是一种复杂的感觉,是由于伤害性刺激或组织的损伤使人产生的不愉快感觉或情感经历。由于手术后,患者身心受到损伤,容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加上家属紧张、恐惧的心理,害怕活动会让患者引起疼痛,从而影响了胃肠动力的恢复,亦影响了非手术切口疼痛消除。

3.2早期活动利于术后腹部并发症如: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术后排气、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恢复及非手术切口疼痛消除。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降低消极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对不适的敏感性降低,痛阈提高,使患者和家属主动、积极配合早期术后活动,从而减少术后患者腹部并发症,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降低非手术切口疼痛发生率。通过早期活动,由表1可见:肛门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可见:术后腹部并发症如:腹胀、腹痛、呕吐及非手术切口疼痛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证明术后进行早期活动不但使胃肠功能恢复快,而且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3.3对妇科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活动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患者腹部并发症,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降低非手术切口疼痛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用药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利于患者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彭玲.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3):20-22.

[2]林慧,蔡柳洪,贺佩兰.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37.

[3]张荣宝.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