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郑春霞

郑春霞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中心校134119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三大主流。可是目前很多家长不懂教育,又没有机会受到相关方面的培训,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也是摸索着潜行,当意识到不足时,孩子的习惯、性格、品质等基本已经养成。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让家长已没有机会把成功的经验用在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身上,因此,孩子无疑成为家长积累教育经验、总结教育教训的一个实验品。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一般家长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横向地把自己孩子的短板与其他孩子的长板做比较。

因为要求孩子做到完美,经常听到家长训斥孩子:“你看××钢琴弹得多好!”“你看××英语学得多优秀!”殊不知自己的孩子在美术方面有极大的天赋呢!要求孩子完美,自己又何尝完美呢?这样的横向比较很令孩子失望,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久而久之,缺乏自信心。

二、重视考试分数,情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中考高考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大社会环境下,考分成为家长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当孩子考95分时,期盼着孩子考100分,当孩子考100分时,又再三盘问班上满分的一共有几个……一切情绪皆因分而起,分数考得满意了,回顾无心的与人谈起,一脸的骄傲自豪;分数考得失意了,则会大动肝火。这些情绪会无一遗漏地传递给孩子。因此,“唯分至上论”让孩子感受到成绩不好会一无是处,而成绩优秀了又会“一俊遮百丑”,忽视了其他优秀品质的养成,如坚韧、宽容、不以自我为中心、理解他人等。

三、包办代替亲身体验,把孩子当成小小孩对待。

经常看到家长在晨曦中背着沉重的大书包,旁边跟着孩子,偶尔孩子鞋带开了,孩子还未留意之时,又会看到家长赶快蹲下身来为孩子认真地重系一遍,孩子漫不经心地四处张望。家里又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写完作业后,把笔一放,长舒一口气,而旁边是家长一样一样的为孩子整理学习文具和书本。当第二天到了学校,孩子又翻天覆地地找自己的作业。这样的包办代替,只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只负责学习,而其他的事父母需要负责,不仅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孩子缺乏一份责任感。家长为了省心省力,要求孩子这也不要碰,那也不要干。孩子没有体验,就没有感受,更不会理解,叛逆心从此滋长。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不能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学校教育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一起要与人为善、宽以待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对方。而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发生矛盾冲突时,家长往往教唆自己孩子:“绝不能吃亏,该打就打,打坏了我们赔,不打就是窝囊废。”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专横跋扈的个性品质,长大后,不光对别人,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也不能理解容忍,出现打骂现象,当父母意识到的时候,悔之晚矣。

五、对孩子唠唠叨叨或严厉训斥。

经常看到父母不停地对孩子发号施令,或叮咛再三,事无巨细地指导安排子女的生活,孩子没有机会为自己的事情做出选择。这类家庭的子女通常自主性较差,不能主观地作出决断,习惯听从别人的指挥,性格唯唯诺诺,缺乏自信,没有勇气接受新挑战。

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应注意哪几方面呢?

一、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并努力把它放大。

要利用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积极发展孩子的长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鼓励孩子,孩子才有信心,才更乐意接受你的教育,你说的话才有分量。这时以一种客观的心态、平和的心态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孩子更容易接受,并正视自己的短处,以积极的心态补足自己的短处。

二、改变教育观念。

分数只是衡量孩子学习的一个标准,而不是唯一的标准。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意志力的培养、抗挫折能力。孩子走向社会,不是机械的,而是灵动的,需要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

三、给孩子跌倒的机会,才会更好地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误,这时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和责备,而是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帮助孩子意识到错误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导孩子意识到今后一定要避免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错误。

四、帮助学校树立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与学校的教育相统一。

教师在孩子心中地位越高,听课的注意力越集中,教师的教育作用发挥得越大,孩子的教育离成功越近。反之,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则孩子抵触教师的教育,无论是学习还是品德,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无论是望子成龙还是望女成凤,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家长和教师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