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2
/ 1

“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初探

张文华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第三中学655811

摘要:问题链教学是一种围绕构建问题结构式教学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和总结问题,进而学习、巩固和练习所学知识。本文立足于问题链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即设问和提问,最后提出了运用策略和方法,包括确定类型、把握原则和层次性设问。

关键词:问题链初中数学教学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多样化的新型教学形式应运而生。问题链教学是近几年来在广大中小学校普遍推广和应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问题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关键之处和如何高效应用是本研究的重点。

一、问题链教学的内涵

问题链教学是指依据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等情况,将教学内容按照问题形式重新编排,递进、高效地连接问题,由此有计划、有规律地开展教学。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形式相比,优点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解决问题习得和巩固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关键点

1.设问

“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关键点之一在于设问。设问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教师设计问题需把握一定原则。

一方面,依据本节课、本单元所学知识和内容,将内容细化为问题。

另一方面,精心加工问题、整理细化问题的关键在于精心加工问题,问题的整理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组织加工。

2.提问

提问是教师依据设计问题的情况,运用明确和准确性的口头或者身体语言向被提问者发出信号的过程。提问的关键在于如下几方面:

一是提问过程注重问题提出的顺序,提问过程依据“组织——激发——反应”流程。

二是充分了解学生,全面把控时间。为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留出足够的时间。

三是教师提出问题提示语后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依据问题的难度,教师应量化性地给予解释,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是教师要对提问结果进行评价管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做出全面性的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未习得和内化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内容。

三、“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问题链”类型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链教学形式的首要步骤在于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问题链”类型,如下结合初中数学内容总结问题链类型和适用情况,见表1所示。

表1.初中数学问题链类型汇总表

结合表1内容,在一线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类型、学生习得数学知识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等,恰当选择适合性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高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

2.依据设问原则设计问题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链教学方式,需把握的原则除了以上论述之外,还需重点把握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初一阶段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偏低,教师设计问题要注重衔接性,即初中和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设计问题以基础性数学问题为主;初二和初三阶段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知识,问题设计可提高难度,以基础与拓展性知识为主。

二是问题设计的层次化。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点多且逻辑性较强,学生经过系统学习,由于学生之间接受和内化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被分为不同层次。因此,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化。

三是问题设计的探究性。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数学问题设计要注重探究性,让学生围绕问题深入学习,自主探究以尝试获得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案。

3.层次化的精设“问题链”

为了确保初中阶段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问题链”教学方式,在精设方面要注重层次化,关注班级中的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不同学生“问题链”设计如下所示,见表2所示。

表2.不同层次学生“问题链”精设情况

总而言之,“问题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在于设问和提问两方面,教师应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准确定位“问题链”类型,把握一定的原则,以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与之能力相符的问题,使得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习得更多知识,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建强课堂问题链的设计、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3),78-79。

[2]张银面向问题解决的网络系统学习机制研究及策略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112-113。

[3]张睿一种基于知识树构建问题链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7,(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