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发展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搭建发展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王志国

王志国山东省栖霞市实验小学265300

在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一是专业水平;二是工作平台;三是广泛合作。近年来,我校着眼于提升心育实效,在“三个要素”上下功夫,倾力搭建心育的发展平台,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心育的专业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大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1.实行全员育人。为了壮大心育力量,学校将全体教师全部吸纳到心育团队,让广大教师人人参与心育,人人支持心育。

2.坚持专题培训。定期邀请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王惠萍教授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让广大教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3.开展教师心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不能忽视教师层面的心理健康需求。大力推进教师心育,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疏导教师不良的工作情绪,让教师以阳光的心态走向课堂,带给学生健康正面的能量。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学选修课程,让教师通过讲座和远程教育学习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调整工作心态,提高工作技巧,拥有阳光心灵。

二、拓宽心育渠道,搭建心育的工作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工作平台支撑,为此,我们开辟了多种心育渠道。

1.优化育人环境。建起了德育文化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诗歌、故事、名言、孝心故事、广告语、童谣等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孝亲敬长、环保防火、交通安全教育。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校园物质文化,营造出了“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灵的成长。

2.建立“阳光”电台。建立了“阳光”电台,开办了“心灵阳光”、“校园快讯”、“星星闪烁”以及“创造天地”等多个专题节目,由学生自己投稿、采编、播音,“阳光”电台的开播,开发了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了他们的情操、素养、人格,开创出一片声情并茂的心理教育新天地。

3.开设心育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了《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至五年级开设,按不同年级段教育重点编写了五册教材。《心灵导航》课程重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教材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分“游戏天地”、“书画心灵”、“倾诉心声”、“行为模仿秀”、“演绎现场”等多个生动有趣的活动模块,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调整错误认知、改变不良行为。按照年级不同,教材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也有所侧重。

4.结合多样活动。学校结合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每月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自信、合作、诚信、拾金不昧、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的培养。

5.提供心理辅导。学校配置了心理辅导室,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开放,由心理辅导教师轮流值班,对前来辅导的学生逐一建立心理辅导档案,进行跟踪辅导。心理辅导服务为学生解决了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排解了他们的心理困扰。

三、建立协作机制,铺设心育的合作平台

学生成长的环境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因此,我们在校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把它延伸至家庭、社会。

1.建立家校联动机制。设立家长接待室和“校长信箱”,公布家校联系电话,定期召开家长会,在校报《桃李园》、学校网站上开设“连心桥”栏目,通过这些途径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以创建“快乐学习型家庭”为载体,提倡“大手牵小手,共同向前走”的理念,开展“亲子共同成长”活动,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育人方法,努力构建具有“优美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家庭心理、积极的家庭行为”特征的家庭教育新格局,提高家庭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培训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校联谊活动,举办教学开放周,走进彼此心灵,共育一代新人。

2.建立学校联谊机制。学校与唐家泊镇中心小学联谊,两校分期分批互派学生到双方学校作一周“访问小学士”,体验一周的学习生活,在访问过程中,两校学生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3.建立校社共育机制。学校引进社会力量,与牟氏庄园、牙山森林公园、艾山旅游风景区、汽车站等30多个单位协作,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到交通岗当一天小交警,接受奉献精神教育……成立了近200个“美德伴我行”雏鹰假日小队,6个社区活动小队深入到大街小巷、生活小区打扫卫生、清除“野广告”、帮助孤寡老人,为和谐社区建设做贡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心和奉献精神。丰富的社会实践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养成。

4.建立师生共育机制。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基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比如,我们购置了一批礼仪鲜花,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到早市上、超市门口、步行街上向路人推销鲜花,学生在这种自助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了社会,认识了生活,学会了生存,适应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